清代科举制度贡生之一。清初,每六年选拔府、州、县学的生员入国子监读书。乾隆七年(1742年)定制,每十二年(逢酉年)由学政于府、州、县学廪生中选拔文行优秀者,与督抚汇考核定,贡入京师,称为拔贡生。先赴京会考,择优者再行朝考。入选者一二等,引见录用为官,三等入国子监肄业。更下者罢归,谓之废贡。
科举制度中选拔贡入国子监的生员的一种。
清制,初定六年一次,乾隆七年改為每十二年(即逢酉岁)一次,由各省学政选拔文行兼优的生员,贡入京师,称為拔贡生,简称拔贡。同时,经朝考合格,入选者一等任七品京官,二等任知县,叁等任教职;更下者罢归,谓之废贡。参阅清福格《听雨丛谈》卷五、《清史稿‧选举志一》。
汉优贡... 督抚会考核定数名,贡入京师国子监,称為优贡生。经朝考合格后可任职。与岁贡、恩贡、拔贡、副贡合称“五贡”。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七:“嘉善谢金圃侍郎墉,乾隆十六年以 ...、优贡、副贡、例贡。”
汉选贡... :‘……乞於常贡外,令提学行选贡之法,不分廩膳、增广生员,通行考选,务求学行兼优、年富力强、累试优等者,乃以充贡。’”按,清代定拔贡、优贡之制,亦由此而来。
汉拔萃... 试文叁篇,谓之宏辞,试判叁条,谓之拔萃,中者即授官。” 唐韩愈《李公墓志铭》:“其后比以书判拔萃,选為万年尉。”4.清代用以代称拔贡。 清蕊珠旧史《京尘杂录‧辛壬癸甲录》:“海盐朱九朵山以癸酉拔萃為户部郎。” 清黄遵宪《岁暮怀人》诗之二七:“拔萃簪花 ...
汉优拔优贡和拔贡。 《文明小史》第一回:“因他做廩生时考过优拔,於经史诗赋一切学问,也曾讲究过来。”
汉贡试选拔贡士的考试。 《元史‧选举志一》:“其贡试之法,从监学所拟,大概与前法略同,而防闲稍加严密焉。”
汉廩贡指府、州、县的廩生被选拔為贡生。亦用以称以廩生的资格而被选拔為贡生者。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八回:“莫某人他是个廩生,他捐功名,又不从廩贡上报捐,另外弄个监生。” 李劼人《大波》第一部第四章:“像志哥这盛年就读到中学,毕了业,不是廩贡,也是 ...
汉正途... 业学生往往来问进那个中等学校好,便回答他们,总是官立的中学或师范好,因為那是正途。”2.清制官吏以进士、举人出身与以恩贡、拔贡、副贡、岁贡、优贡、荫贡出身的称正途。由捐纳或议叙而得官的称异途。 《清会典事例‧礼部‧录送乡试一》:“五十二年议准, ...
汉贡选州郡向中央举荐选拔的人材。 汉王符《潜夫论‧班禄》:“乃惟慎贡选,明必黜陟,官得其人,人任其职。” 南朝梁何逊《与建安王谢秀才笺》:“将以允应贡选,待问金门。” 《明史‧选举志一》:“八年从祭酒倪元璐言,以贡选為正流,援纳為闰流。” ...
汉贡闈科举考试的地方。 《旧唐书‧王凝传》:“凝性坚正,贡闈取士,拔其寒俊,而权豪请託不行,為其所怒,出為商州刺史。” 《宋史‧范质传》:“举进士时,和凝以翰林学士典贡部,览质所试文字,重之,自以登第名以十叁,亦以其数处之。贡闈中谓之‘传衣钵’。” ...
汉秋贡1.秋季进贡。 唐皮日休《惜义鸟》:“商人每秋贡,所贵復如何?”2.唐宋时州府向朝廷荐举会试人员的选拔考试。因於秋季举行,故称。 唐喻鳧《送友人下第归寧》诗:“旋应赴秋贡,詎得久承欢。” 《宋史‧选举志二》:“旧制,秋贡春试,皆置别头场,以待举人之避亲者 ...
常识典故
黄公略天历天玑诗经日食贤良文学三国演义元丰九域志尹洙征服着贝莱星际战争纨绔少年赴洛道中作陈直三韭吹萧伴横卧乌龙沧浪水燕颔盐坂罗钳罟网逝去玉楼醉后悲三绝图画见闻志大起山顶洞文化崇兴寺双塔昂昂溪遗址讶鼓陈式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