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延阻塞。
《魏书‧李冲传》:“本所以多置官者,虑有令僕闇弱,百事稽壅,若明独聪专,则权势大併。”
《新唐书‧刘洎传》:“於时,尚书省詔敕稽壅,按成復下,弥年不能决。”
汉壅滞1.阻隔;堵塞。 《魏书‧太宗纪》:“九州之民,隔远京邑,时有壅滞,守宰至不以闻。” 《镜花缘》第叁五回:“根源既清,中无壅滞,自然不至為患了。” 瞿秋白《饿乡纪程》九:“好一似病人四肢困顿……血气壅滞,顏色死灰,奄奄就毙了。”2.谓被压抑而不得志。 《后 ...
汉案牒... 分国,案牒则知宗室远近也。”2.官署的文书簿册。 《新唐书‧陆贄传》:“旧制,吏部选以岁集。 乾元后,天下兵兴,率叁年一调,吏员稽壅,则案牒丛淆,偽冒蒙真,吏缘以為姦。”
汉讥察1.稽察盘查。 《旧唐书‧职官志二》:“善状之外,有二十七最……其二十四曰讥察有方,行旅无壅,為关津之最。” 明归有光《马政志》:“邇因边吏讥察不严,以致私贩出境,為夷人所贱。” 康有為《大同书》己部第二章:“孕妇交游之人,女傅皆当讥察。”2.督察。 ...
汉逡巡1.却行,恭顺貌。 《公羊传‧宣公六年》:“赵盾逡巡北面再拜稽首,趋而出。” 汉班固《奕旨》:“逡巡儒行,保角依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李陵﹞逡巡欲语恐畏嗔。” 宋叶适《刘靖君墓志铭》:“作邑者,要路之储也,以改官為急,盖有因缘属託於破白之初 ...
汉絯蔽束缚壅蔽。 李大釗《民彝与政治》:“盖尝远稽列国,近证宗邦,知民彝之絯蔽,自由之屈束,每於歷史传说、往哲前贤,积久累厚之群為尤甚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