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尊上说明情况。
《红楼梦》第七回:“今日你就回家稟明令尊。”
《老残游记》第十四回:“只是有一件事,我得稟明在前。”
巴金《春》叁:“我看不如稟明我们太太早点用花轿把琴小姐接过来罢。”
汉諮稟1.请示、稟报。 《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内外諮稟,事同成人。” 《南史‧臧质传》:“时孝武自揽威权,而质以少主遇之,刑政庆赏,不復諮稟朝廷。” 《旧唐书‧高崇文传》:“崇文不通文字,厌大府案牘諮稟之繁。”2.请教。 南朝梁慧皎《高僧传‧ ...
汉气稟I1.《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宋朱熹集注:“性道虽同,而气稟或异,故不能无过不及之差。” 《明史‧儒林传二‧刘邦采》:“刮磨砥礪,以融气稟,绝外诱。” 清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太和》:“有生之后,虽气稟物欲相窒相梏,而克自修治,即可復健顺之性。” 鲁 ...
汉资稟I天资,稟赋。 宋苏辙《除尚书右丞诸公免书》:“某家世寒陋,资稟冥烦。” 《水滸传》第六一回:“有出人英武,凌云志气,资稟聪明。” 《清史稿‧选举志二》:“拟仿照同文馆例,於上海添设外国语言文字学馆,选近郡年十四岁以下资稟颖悟、根器端静之文童,聘西人 ...
汉陂湖稟量语出《后汉书‧黄宪传》:“叔度汪汪若千顷陂,澄之不清,淆之不浊,不可量也。”后因以“陂湖稟量”比喻度量宽广恢弘。 唐黄滔《祭右省李常侍洵》:“惟灵金石呈姿,陂湖稟量,伊彼昭代,生乎德明。”亦省作“陂量”。 宋周必大《次韵沉世得抚干川咏轩》:“频惭陂 ...
汉稟受犹承受。旧常指受於自然的体性或气质。 《淮南子‧修务训》:“各有其自然之势,无稟受於外。” 汉王充《论衡‧气寿》:“非天有长短之命,而人各有稟受也。” 唐韩愈《秋怀》诗之二:“运行无穷期,稟受气苦异。” 金王若虚《臣事实辨》:“浩问刘惔,自然无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