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承受。旧常指受於自然的体性或气质。
《淮南子‧修务训》:“各有其自然之势,无稟受於外。”
汉王充《论衡‧气寿》:“非天有长短之命,而人各有稟受也。”
唐韩愈《秋怀》诗之二:“运行无穷期,稟受气苦异。”
金王若虚《臣事实辨》:“浩问刘惔,自然无心於稟受,何為善人少恶人多?”明沉德符《野获编‧吏部二‧士大夫癖性》:“盖好尚悬绝,各出稟受,何必尽同。”
汉稟令犹受命。 《书‧说命上》:“王言惟作命,不言臣下罔攸稟令。” 孔传:“稟,受;令,亦命也。” 宋程大昌《考古编‧夫子论二》:“四时於其当行而自行,百物於其应生而自生,捨天则无所稟令,而天岂临事旋出此令歟!” 《宋史‧孟珙传》:“由是诸将稟令惟谨。” ...
汉稟赋谓人所稟受的体性资质。 宋梅尧臣《新婚》诗:“幸皆柔淑姿,稟赋诚所获。” 《红楼梦》第五五回:“谁知凤姐稟赋气血不足,兼年幼不知保养, ...
汉膺受... 受嘉祥。” 《新唐书‧崔祐甫传》:“公卿大臣膺受宠禄。” 宋叶适《上光宗皇帝札子》:“陛下严祗寅威,足以膺受付託。”2.犹稟受。 汉蔡邕《太尉乔公碑》:“膺受纯性,诞有特表,岐嶷而超等,摠角而逸群。” 《楚辞‧天问》“撰体胁鹿,何以膺之”宋朱熹集注:“ ...
汉受气1.稟受自然之气。 晋陶潜《感士不遇赋》:“咨大块之受气,何斯人之独灵。” 唐孟郊《和宣州钱判官使院厅前石楠树》诗:“争芳无由缘, ...
汉諮稟1.请示、稟报。 《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内外諮稟,事同成人。” 《南史‧臧质传》:“时孝武自揽威权,而质以少主遇之,刑政庆赏,不復諮稟朝廷。” 《旧唐书‧高崇文传》:“崇文不通文字,厌大府案牘諮稟之繁。”2.请教。 南朝梁慧皎《高僧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