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峻耸立。
唐陆龟蒙《奉和袭美古杉叁十韵》:“肢销洪水脑,稜耸梵天眉。”
汉稜稜1.严寒貌。 《文选‧鲍照<芜城赋>》:“稜稜霜气,蔌蔌风威。” 李善注:“稜稜霜气,严冬之貌。” 唐王昌龄《大梁途中作》诗:“郊原欲下雪,天地稜稜寒。” 金元好问《孤剑咏》:“清霜稜稜风入骨,残月耿耿灯映壁。”2.威严貌。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 ...
汉稜层1.高耸突兀;崢嶸。 唐宋之问《嵩山天门歌》:“纷窈窕兮巖倚披以鹏翅,洞胶葛兮峰稜层以龙鳞。” 唐刘禹锡《山南西道新修驛路记》:“郗曲稜层,一朝坦夷。” 《法苑珠林》卷九:“﹝修罗道者﹞体貌粗鄙,每怀瞋毒,稜层可畏。” 宋辛弃疾《临江仙‧苍壁解嘲》词:“ ...
汉孤耸1.突出高耸。 唐韩愈《高君仙砚铭序》:“儒生高常与予下天坛中路,获砚石,似马蹄状,外稜孤耸,内发墨色,幽奇天然。” 宋卢襄《西征记》:“古木苍瘦,怪石孤耸,意者雷万春之立壁也。”2.形容人品孤高特出,不同流俗。 唐苏頲《授李怀让御史中丞制》:“李怀让直方 ...
汉嶒稜高耸貌。 宋孙覿《横山堂》诗:“波间指点见青红,雪脊嶒稜倚半空。”
汉沕穆深微貌。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沕穆无穷兮,胡可胜言!”司马贞索隐:“沕穆,深微之貌。” 张守节正义:“沕音勿。” 唐李白《明堂赋》:“淳风沕穆,鸿恩滂洋。” 明宋濂《黄文献公祠堂碑》:“阳乌高騫耸觚稜,庭宇沕穆森巨楹。” 雷昭性《名说》:“盖在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