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严寒貌。
《文选‧鲍照<芜城赋>》:“稜稜霜气,蔌蔌风威。”
李善注:“稜稜霜气,严冬之貌。”
唐王昌龄《大梁途中作》诗:“郊原欲下雪,天地稜稜寒。”
金元好问《孤剑咏》:“清霜稜稜风入骨,残月耿耿灯映壁。”
2.威严貌。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孙兴公见林公,稜稜露其爽。”
唐李白《天马歌》:“逸气稜稜凌九区,白璧如山谁敢沽?”
《新唐书‧崔从传》:“从為人严伟,立朝稜稜有风望,不喜交权利,忠厚而让。”
清许汝霖《送张侍御归里》诗:“孤忠原不问升沉,正气稜稜自古今。”
3.形容消瘦骨立。
南唐李建勛《赠送致仕郎中》诗:“鹤立瘦稜稜,髭长白似银。”
宋范成大《病中夜坐》诗:“薄薄寒相中,稜稜瘦不禁。”
宋辛弃疾《最高楼‧客有败棋者代赋梅》词:“瘦稜稜地天然白,冷清清地许多香。”
明无名氏《赠书记‧秘书赠合》:“只是可怜他病中鸡骨稜稜瘦。”
4.形容高耸突起。
唐韩偓《南亭》诗:“松瘦石稜稜,山光溪淀淀。”
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叁》:“坡南下处,石渐稜稜露奇。”
清许承钦《吕梁洪》诗:“怪石稜稜河腹怒,别风颯颯山容昏。”
清黄景仁《古柏行》:“寓斋数椽留十日,如此稜稜一株柏。”
汉瘦稜稜形容不丰满或消瘦露骨。 宋辛弃疾《最高楼》词:“花知否?花一似何郎,又似沉东阳。瘦稜稜地天然白,冷清清地许多香。”
汉稜稜礪礪形容层叠嶙峋。 清张岱《陶庵梦忆‧湘湖》:“湘湖皆小阜、小墩、小山乱插水面,四围山趾,稜稜礪礪,濡足入水,尤為奇峭。”
汉稜层1.高耸突兀;崢嶸。 唐宋之问《嵩山天门歌》:“纷窈窕兮巖倚披以鹏翅,洞胶葛兮峰稜层以龙鳞。” 唐刘禹锡《山南西道新修驛路记》:“郗曲稜层,一朝坦夷。” 《法苑珠林》卷九:“﹝修罗道者﹞体貌粗鄙,每怀瞋毒,稜层可畏。” 宋辛弃疾《临江仙‧苍壁解嘲》词:“ ...
汉骨稜稜骨架凸现貌。形容十分消瘦。 明康海《中山狼》第叁摺:“骑着这骨稜稜瘦駑駘,走着这远迢迢曲折路。”
汉石稜石头的棱角。也指多棱的山石。 唐杜甫《西阁雨望》诗:“径添沙面出,湍减石稜生。” 唐于鵠《过凌霄洞天謁张先生祠》诗:“面壁攀石稜,养力方敢前。” 前蜀韦庄《渔塘》诗:“洛水分餘脉,穿巖出石稜。” 《太平广记》卷二四一引五代王仁裕《王氏见闻记‧ ...
成语小巧玲珑宋朝时期,词人辛弃疾在瓢泉别墅开山路时发现一座石壁,他喜欢它的高峻就取名苍壁。消息传出后,很多人来参观,结果他们嘲笑辛弃疾吹牛骗人。辛弃疾当众作词回应他们:“莫笑吾家苍壁小,稜层势欲摩空。相知唯有主人翁。有心雄泰华,无意巧玲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