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不老练流畅;书法笔力不够劲挺凝炼。
明李东阳《拟杨文懿公謚议》:“叙事写物迭出层见,伟然成一家之言,尤晚生稚笔所覬望而不可及者。”
明王世贞《苏书<连昌宫辞>帖》:“坡此书作行草,极有姿态,而中不无稚笔。”
汉童稚1.儿童;小该。 《后汉书‧邓禹传》:“父老童稚,垂髮戴白,满其车下。” 北齐顏之推《顏氏家训‧勉学》:“帝子之尊,童稚之逸,尚能如此,况其庶士,冀以自达者哉?”唐刘长卿《送姨子弟往南郊》诗:“别时两童稚,及此俱成人。” 宋王安石《和农具诗》之十四:“岂此卖 ...
汉稚弱1.幼弱;幼小;弱小。 晋袁宏《后汉纪‧桓帝纪下》:“﹝姜肱﹞常与小弟季江俱行,為盗所劫,欲杀其弟。 肱曰:‘弟年稚弱,父母所矜,又未聘娶,愿自杀,以济家弟。’” 《叁国志‧魏志‧司马朗传》:“朗曰:‘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上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為也。 ...
汉笔蹟亦作“笔跡”。1.指书画作品。亦指书画的真跡。 北齐顏之推《顏氏家训‧杂艺》:“萧子云每叹曰:‘吾着《齐书》,勒成一典,文章弘义,自谓可观,唯以笔跡得名,亦异事也。’”唐杜甫《韦录事宅观画马图》诗:“贵戚权门得笔跡,始觉屏障生光辉。” 《新唐书‧柳公 ...
汉润笔资指付给作诗文书画的人的报酬。 宋曾慥《高斋漫录》:“欧公作王文正墓碑,其子仲仪諫议送金酒盘醆十副,注子二把,作润笔资。” 清赵翼《稚存见题贱照有十万黄金之嘲走笔戏答》诗:“老年生计略可支,不过卖文钱、润笔资。” ...
汉覬望... 贪利。” 《隋书‧杨素传》:“卿相之荣,无阶覬望。” 明李东阳《拟杨文懿公謚议》:“叙事写物,迭出层见,伟然成一家之言,尤晚生稚笔所覬望而不可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