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稗草和稊草。泛指杂草。
明徐渭《次夕降摶雪》诗:“瓣觚出六摧桃李,瑞舛过叁党稗稊。”
2.比喻卑微。
唐韩愈《南内朝贺归呈同官》诗:“君恩泰山重,不见酬稗稊。”
唐元稹《青云驛》诗:“道胜即為乐,何惭居稗稊。”
汉稊稗一种形似穀的草。 《庄子‧知北游》:“东郭子问於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在稊稗。’”唐元稹《酬乐天东南行诗》:“薰蕕任盛贮,稊稗莫超踰。”
汉荑稗荑、稗為二草名,似禾,实比穀小,亦可食。荑,通“稊”。 《孟子‧告子上》:“五穀者,种之美者也;苟為不熟,不如荑稗。” 明高攀龙《重鍥<近思录>序》:“植五穀者,下种既真,培之溉之,熟可计时而待;匪是,是种荑稗而欲其為五穀也。” 清唐孙华《愷功侍读用予赠夏重原韵 ...
汉大仙1.尊称仙人。民间称“狐仙”為大仙;亦以称其它动物成“精”者。 唐胡曾《早发潜水驛謁郎中员外》诗:“已是大仙怜后进,不应来向武陵迷。” 清薛福成《庸盦笔记‧幽怪一‧狐仙谈歷代丽人》:“孝廉问:‘大仙初学道时,所慕效者何人?今之状貌,乃何人也?’”老舍 ...
汉枯荑1.枯树所生的嫩芽。喻老夫得少妻。 汉王粲《出妇赋》:“君不篤兮终始,乐枯荑兮一时。”参见“枯杨生稊”。2.枯萎之稗草。借指荒芜之地。 晋刘琨《劝进表》:“则所谓生繁华於枯荑,育丰肌於朽骨。神人获安,无不幸甚。” ...
汉瓦查尿溺碎瓦和小便。指极微贱污秽的东西。语出《庄子‧知北游》:“东郭子问於庄子曰:‘所谓道,恶在乎?’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螻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尿溺 ...
成语五谷不熟,不如稊稗稊:象稗的草,结实如小米;稗:稗子。比喻条件素质再好,如果最后不能有所成就,那就还不如素质条件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