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抚箏弦。
宋姜夔《解连环》词:“為大乔能拨春风,小乔妙移箏。”
汉箏柱箏上的弦柱。每弦一柱,可移动以调定声音。 唐钱起《送崔十叁东游》诗:“千里有同心,十年一会面。当杯缓箏柱,倏忽催离宴。” 唐李商隐《独居有怀》诗:“浦冷鸳鸯去,园空蛺蝶寻。蜡花长递泪,箏柱镇移心。” ...
汉金蕉叶... 二:“一曲瑶琴纔听彻,金蕉叁两叶。” 邓广铭笺注:“金蕉谓酒杯。” 宋姜夔《石湖山‧寿石湖居士》词:“玉友金蕉,玉人金缕。缓移箏柱。”
汉槐府... 万俟咏《叁臺‧清明应制》词:“清明看,汉宫传蜡炬,散翠烟,飞入槐府。” 宋姜夔《石湖仙‧寿石湖居士》词:“玉友金蕉,玉人金缕,缓移箏柱,闻好语,明年定在槐府。”参见“叁槐九棘”、“槐棘”。
汉玉柱1.石柱的美称。 唐杜甫《朝享太庙赋》:“升降之际,见玉柱生芝。” 宋王仲敷《南都赋》:“金铺绚日,玉柱凌烟。” 明李梦阳《秋怀》诗:“雕阑玉柱留天女,锦石秋花隐御舟。”2.玉製的弦柱。亦指代琴、瑟、箏等弦乐器。 《文选‧江淹<别赋>》:“掩金觴而谁御 ...
汉稜等登翟灝《通俗编‧声音》引唐无名氏《玉泉子》:“丁稜口吃,及第謁宰相,俛致啟词,意言稜等登科,而稜赬然发汗。移时乃曰:‘稜等登、稜等登……’竟不能发其后语而罢。翌日,有人戏之曰:‘闻卿善箏,可得闻乎?’稜曰:‘无之。’人曰:‘昨日闻“稜等登、稜等登”,非箏声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