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正式公文通知平行机关或人。
宋高承《事物纪原‧公式姓讳‧移》:“孔稚圭因有《北山移文》,今有移牒之名,疑始此也。”
宋周密《齐东野语‧杭学士聚散》:“乃移牒俾游士限日出境。”
《金史‧僕散忠义传》:“使左副元帅志寧移牒宋枢密使张浚。”
汉关牒《旧唐书‧职官志二》:“凡京师诸司,有符、移、关、牒下诸州者,必由於都省以遣之。”关与牒皆旧时公文书名,后以“关牒”指行文通知。 宋苏軾《相度准备賑济第一状》:“右谨件如前。本司已具上项事件,关牒本路转运、提刑司,照会相度施行去讫。” ...
汉牒呈1.下呈上的文书。 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公移》:“今制……下达上者曰咨呈,曰案呈,曰呈,曰牒呈,曰申。”2.清制,凡官文书,上行下行平行,各别其制:“府佐贰行知府,州县佐贰行州县,各用牒呈;直隶州知州行知府,用牒呈;两司首领行知府,用牒呈;府厅於提督用牒呈;司道於司道 ...
汉符牒1.符移关牒等公文的统称。 唐吴兢《贞观政要‧择官》:“比闻公等,听受辞讼,日有数百,此则读符牒不暇,安能助朕求贤哉?”宋叶适《宋邹卿墓志铭》:“翁一生姓名不悬符牒,足趾不履官府。”2.官符和度牒。官府给予僧道的证明文件。 宋苏軾《赵清献公神道碑》:“ ...
汉牒诉讼辞,诉状。 《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敲扑諠嚣犯其虑,牒诉倥傯装其怀。” 吕向注:“牒,文牒也;诉,告也。” 宋司马光《送人為闽宰》诗:“政用慈良化,居无牒诉纷。” 《宋史‧文苑传一‧何承裕》:“每览牒诉,必戏判以喻曲直,诉者多心伏引去。” ...
汉行牒1.出行时用以证明身分的凭证。 《新唐书‧百官志一》:“天下关二十六,有上、中、下之差。度者,本司给过所;出塞踰月者,给行牒。”2.行移公文。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钟生》:“生愁怖,终夜不枕。次日侦听,则已行牒讥察,收藏者弃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