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把孝顺父母之心转為效忠君主。语出《孝经‧广扬名》:“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於君。”
唐张说《郑国夫人神道碑奉敕撰》:“《传》云:去食存信,信而有徵。
《经》云:移孝為忠,孝则不匱。”亦省作“移忠”。
宋叶适《除工部侍郎谢表》:“回视此生之几何,常惧移忠而靡及。”
汉移孝作忠同“移孝為忠”。谢觉哉《不惑集‧爱父母》:“不错,封建社会曾把养父母这件事涂上一些神秘色彩。它是利用人类热爱父母--‘孝亲’的自然伦理, ...
汉移忠见“移孝為忠”。
汉雄謨... 文帝纪上》:“窃观宇文夏州,英姿不世,雄謨冠时,远邇归心,士卒用命。” 唐苏頲《睿宗受禪制》:“皇太子隆基……自家刑国,英徽日甚,移孝為忠,雄謨电发。”
汉匡復... 赖,推德委诚,每事询仰。” 唐司空图《华帅许国公德政碑》:“既伸匡復之谋,实显肃清之效。” 明姚茂良《精忠记‧赏春》:“若欲移孝為忠,便可图存匡復。” 赵朴初《满江红‧悼卢蒙巴》词:“衝冠发,呕心曲,驱寇虏,图匡復。” ...
汉求忠出孝谓寻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门。语本《后汉书‧韦彪传》:“夫国以简贤為务,贤以孝行為首。 孔子曰:‘事亲孝故忠可移於君,是以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门。’”南朝梁元帝《上忠臣传表》:“资父事君,实曰严敬,求忠出孝,义兼臣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