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举债。责,通“债”。
《周礼‧天官‧小宰》:“听称责,以傅别。”
郑玄注:“称责,谓贷予。傅别,谓券书也。”
贾公彦疏:“称责,谓举责生子,彼此俱為称意,故為称责,於官於民,俱是称也。”
II
尽责;称职。
唐元稹《赠太保严公行状》:“稹燮赞无状,孤负明恩,天付郡符,官未称责,日夜忧畏,岂暇為文?”
汉责负1.责任。 《叁国志‧魏志‧夏侯玄传》:“臺阁总之,如其所简,或有参错,则其责负自在有司。官长所第,中正辈拟,比随次率而用之,如其不称,责负在外。”2.责备其负心。 《东周列国志》第叁十回:“叁受秦施而无一报。君臣积愤,是以来伐,叁军皆有责负之心,其气锐甚。 ...
汉重责1.重大的罪责。 《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王其留意慎戒,惟思所以悔过易行,塞重责,称厚恩者,如此则长有富贵,社稷安矣。”2.严厉地责罚。 晋葛洪《抱朴子‧酒诫》:“以少凌长,则乡党加重责矣。” 《隋书‧杨秀传》:“蜀王性甚耿介,今被重责,恐不自全。” ...
汉簿责依据文书所列罪状逐一责问。 《汉书‧张汤传》:“上以汤怀诈面欺,使使八辈簿责汤。” 顏师古注:“以文簿次第一一责之。” 《隋书‧元孝矩传》:“使者簿责褒曰:‘何故利金而捨盗也?’” 《资治通鉴‧汉哀帝建平元年》:“尚书簿责由擅去状,由恐,因诬言中山 ...
汉责报求取报答。 唐韩愈《病鴟》诗:“亮无责报心,固以听所為。” 《宋史‧贾昌朝传》:“昌朝曰:‘契丹许我有功,则责报无穷矣。’”明高明《琵琶记‧高堂称寿》:“正是行孝於己,责报於天。” ...
汉责治追究并惩处。 《史记‧吴王濞列传》:“京师知其以子故称病不朝,验问实不病,诸吴使来,輒繫责治之。” 《英烈传》第七八回:“以河乾不浚,王师不能征进,被亮祖提他吏书责治。” 清李渔《比目鱼‧入班》:“各人坐在一处,不许交头接耳,若有犯规的,要求先生责治。 ...
成语循名责实循:依照;责:要求。按着名称或名义去寻找实际内容,使得名实相符。
成语扑作教刑扑:戒尺;教刑:上古刑法的一种。原意为以戒尺责打不遵守教令的人。后多用以戏称责打。
成语校名责实责:要求。按着名称或名义去寻找实际内容,使得名实相符。
成语求名责实责:要求。按着名称或名义去寻找实际内容,使得名实相符。
成语按名责实按照事物名称,要求与实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