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举哀。
《南史‧梁昭明太子统传》:“张岂不知举乐為大,称悲為小,所以用小而忽大,良亦有以。”
汉乐极生悲同“乐2极则悲”。《全元散曲‧鹊踏枝‧赠妓》:“叹光阴白驹过隙,我则怕下场头乐极生悲。” 《警世通言‧钝秀才一朝交泰》:“那王涯丞相只道千年富贵,万代奢华。谁知乐极生悲。一朝触犯了朝廷,闔门待勘,未知生死。” 《红楼梦》第十叁回:“如今我们家赫 ...
汉大悲1.极悲哀。 《吕氏春秋‧明理》:“夫有天赏得為主,而未尝得主之实,此之谓大悲。”2.佛教语。救人苦难之心,谓之悲;佛菩萨悲心广大,故称大悲。 《大般涅槃经》卷十一:“叁世诸世尊,大悲為根本……若无大悲者,是则不名佛。” 唐杨炯《盂兰盆赋》:“上妙之座,取 ...
汉悲翁1.古曲名。 《思悲翁》的省称。 晋陆机《鼓吹赋》:“簫嘈嘈而微音,咏《悲翁》之流思。” 南朝陈沉炯《长安少年行》:“杖策寻遗老,歌啸咏《悲翁》。” 唐王维《奉寄韦太守陟》诗:“临此岁方晏,顾景咏《悲翁》。”参见“思悲翁”。2.忧伤的老人。 北周 ...
汉悲咽悲伤呜咽。 叁国魏阮籍《乐论》:“当王居臣之时,奏新乐於庙中,闻之者无不悲咽。” 《旧唐书‧郭子仪传》:“肃宗在凤翔闻捷,群臣称贺,帝以宗庙被焚,悲咽不自胜,臣僚无不感泣。” 明高明《琵琶记‧风木餘恨》:“对真容形衰貌枯,想灵魂悲咽痛苦。” 清纳兰性 ...
汉悲田院唐开元时置病坊,收容乞丐;武宗时改為悲田养病坊。后泛称养济院為悲田院。俗讹作“卑田院”。 宋曾慥《类说‧事始》:“开元中,京城乞儿官為置病坊,给廩食,近代改為悲田院,或曰养病院。” 元张国宾《合汗衫》第四摺:“哎哟天哪,只俺两口儿叫化在这悲田院。” ...
成语望帝啼鹃相传战国时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为蜀治水有功,后禅位臣子,退隐西山,死后化为杜鹃鸟,啼声凄切。后常指悲哀凄惨的啼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