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根据家中财力而行事。
《礼记‧檀弓上》:“子游问丧具,夫子曰:‘称家之有亡。’”孔颖达疏:“称犹随也,亡,无也。言各随其家计丰薄有无也。”
宋苏軾《菜羹赋》序:“东坡先生卜居南山之下,服食器用,称家之有无。”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九回:“我们族里,贫富不同,大家都称家之有无做事便了。”亦省作“称家”。
唐杜甫《牵牛织女》诗:“称家随丰俭,白屋达公宫。”
清朱锡《幽梦续影》:“施与也要观人,婚嫁也要称家。”
汉称家I举家,全家。 《尹文子‧大道上》:“田父称家大怖,復以告邻人。”II见“称家之有无”。
汉有无亦作“有亡”。1.有或无。 《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臣楚国之鄙人也,幸得宿卫,十有餘年,时从出游,游於后园,览於有无,然犹未能遍睹也。” 李善注:“览於有无,谓或有所见,或復无也。” 汉扬雄《羽猎赋》:“驰弋乎神明之囿,览观乎群臣之有亡。” 唐贾岛《送 ...
汉家人1.家中的人;一家人。 《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十四:“公拜手稽首,受命白玉墀,曰:‘臣敢辞难,此亦何等时,家人安足谋,妻子不必辞。’”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七‧南江野人》:“南江有二野人,能 ...
汉丧家之犬同“丧2家之狗”。《金瓶梅词话》第四七回:“忙忙如丧家之犬,急急如漏网之鱼。” 冰心《老舍和孩子们》:“舒伯伯给我的信里说,他在纽约,就像一条丧家之犬。” 《花城》1981年第6期:“轮到这家人搬出王爷府的时候,又无一例外地有如丧家之犬,都是被扫地出门 ...
汉丧家之狗《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 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顙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產,然自要以下不及禹叁寸,纍纍若丧家之狗。’”后因以比喻失去依靠、无处投奔或惊慌失措的人。 《儒林外史》第五回:“忙忙如丧家之狗,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