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家按官职给与的粮食。
唐刘禹锡《復荆门县记》:“糜羡财以偿其力役,汰冗食以资其秩稍。”
汉说书... 一年》:“徵建寧处士彭炳為端本堂说书。” 清袁枚《随园随笔‧官职上》:“宋、金、元皆有崇政殿说书之官,其职有类经筵讲官而秩稍卑,程伊川、杨龟山、游酢皆為此官。”3.论说书法。 唐顏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法记》:“予传授笔法之老舅彦远曰:‘吾闻昔日说 ...
汉磨勘1.唐宋官员考绩升迁的制度。 唐时文武官吏由州府和百司官长考核,分九等注入考状,期满根据考绩决定升降,并经吏部和各道观察使等復验,称“磨勘”。 宋代设审官院主持此事。 《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五》:“戊午,詔应南郊行事官,并付叁銓磨勘,优与处分。” ...
汉风指I1.旨意,意图。 《汉书‧薛宣传》:“九卿以下,咸承风指,同时陷於谩欺之辜,咎繇君焉。” 宋司马光《太子太保庞公墓志铭》:“今之御史多承望要人风指,阴為之用。” 《明史‧儒林传二‧邹德涵》:“御史承风指劾之,贬秩归。” 2.风采,风度。II谓讽告其旨意。 ...
汉负谴获罪;被謫。 唐陈子昂《為义兴公求拜扫表》:“然臣之负谴,实陷无辜;吏议不明,以投魑魅。” 唐戎昱《赠别张駙马》诗:“一朝负谴辞丹闕,五年待罪湘江源。” 《宋史‧谢德权传》:“臣久领京务,颇虑中外观听,谓臣负谴外迁,愿稍进其秩。” ...
汉避隐1.遮蔽;隐蔽。 《史记‧大宛列传论》:“《禹本纪》言:河出崑崙。 崑崙其高二千五百餘里,日月所相避隐為光明也。” 宋叶适《宿觉庵记》:“稍种竹树,有所避隐出没,以為风雨晦明之地。”2.避世隐居。 《后汉书‧陈寔传》:“后令復召為吏,乃避隐阳城山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