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秦地(今陕西一带)的一种弦乐器。似瑟,传為秦蒙恬所造,故名。
叁国魏曹丕《善哉行》:“齐侣发东舞,秦箏奏西音。”
晋潘岳《笙赋》:“晋野悚而投琴,况齐瑟与秦箏。”
唐岑参《秦箏歌送外甥萧正归京》诗:“汝不闻秦箏声最苦,五色缠弦十叁柱。”
宋晏几道《蝶恋花》词:“细看秦箏,正似人情短。”
清陈维崧《鷓鴣天‧苦雨和蘧庵先生》词:“雪登麦积秦箏苦,雨歇丛臺赵女娇。”
汉秦箏赵瑟秦国的箏和赵国的瑟。泛指名贵的乐器。 南朝宋鲍照《代白紵舞歌词》之二:“雕屏匼匝组帷舒,秦箏赵瑟挟笙竽。”
汉箏阮秦箏与阮咸。古代的两种拨弦乐器。 陈洵《海綃说词‧通论》:“昔朱復古善弹琴,言琴须带拙声,若太巧,即与箏阮何异。”
汉秦絃犹秦箏。 唐李白《古风》之五五:“齐瑟弹东吟,秦絃弄西音。” 宋贺铸《侍香金童》词:“燕堂开,双按秦絃呈素指。”
汉秦丝犹秦箏。 唐李商隐《河内》诗之一:“鼉鼓沉沉虯水咽,秦丝不上蛮絃绝。”
汉赵瑟... 史记‧廉颇藺相如列传》),故称。 南朝齐谢朓《叁日侍华光殿曲水宴代人应詔》诗:“秦箏赵瑟,殷勤促柱。” 唐白居易《箏》诗:“赵瑟清相似,胡琴闹不同。” 清林大中《烈士 ...赵瑟翻新声,絳唇玉貌歌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