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秦代刻石。
《宋史‧文苑传六‧陈师道》:“﹝师道﹞尝铭黄楼,曾子固谓如秦石。”
汉驱石指神助秦始皇驱石造桥的典故。典出《艺文类聚》卷七九引晋伏琛《叁齐略记》:“始皇作石桥,欲过海观日出处,於时有神人,能驱石下海,城阳一山石,尽起立……云石去不速,神人輒鞭之,尽流血,石莫不悉赤。” 唐李白《古风》之四八:“逐日巡海右,驱石驾沧津。” 唐杜 ...
汉镇石1.压物的石块。 《隋书‧秦孝王俊传》:“欲求名,一卷史书足矣,何用碑為?若子孙不能保家,徒与人作镇石耳。” 明谢肇淛《五杂俎‧地部》:“秦始皇泰山立无字碑,解者纷紜不定,或以為碑函,或以為镇石。”2.犹镇山。 唐杜甫《又上后园山脚》诗:“逝水自朝宗,镇石 ...
汉颂石《史记‧秦始皇本纪》:“立石,与鲁诸儒生议,刻石颂秦德。”后因称赞美歌颂功绩政德的碑刻為“颂石”。 唐杨炎《河西节度史杜公碑》:“以炎耳目馨香,记之篆刻……徘徊颂石,永代作好。” ...
汉鞭石1.《艺文类聚》卷七九引晋伏琛《叁齐略记》:“始皇作石桥,欲过海观日出处。於时有神人,能驱石下海,城阳一山石,尽起立。嶷嶷东倾,状似相随而去。云石去不速,神人輒鞭之,尽流血,石莫不悉赤,至今犹尔。”后遂以“鞭石”為神助的典故。 北周庾信《哀江南赋》:“东 ...
汉泰山石刻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登泰山,丞相李斯等為歌颂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而刻的石碑。后二世於元年(公元前209年)东行郡县时又在背面刻詔书和从臣姓名。相传均為李斯书。字体為小篆。传世有明安国旧藏北宋拓本,存一百六十五字。 清钱泳《履园丛话‧ ...
成语悬石程书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掉六国之后,日益骄横,对儒生横加指责,认为任何人都不如他,丞相和大臣都唯唯诺诺,一切听命于他。卢生、侯生对此不满,经常批评他贪权:“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
成语衡石量书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掉六国之后,日益骄横,对儒生横加指责,认为任何人都不如他,丞相和大臣都唯唯诺诺,一切听命于他。卢生、侯生对此不满,经常批评他贪权:“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
成语贪小失大战国时期,秦惠文王想吞并物产丰富的蜀国,有人献计造能下金粪的石牛送给蜀侯。蜀侯中计,下令民工开山填谷,铺筑道路迎接石牛,秦惠文王让大军跟在运送石牛的队伍后灭了蜀国。人们嘲笑蜀侯是贪小利而失大利 ...
成语八公山上,草木皆兵东晋时期,前秦国王苻坚企图消灭东晋,东晋宰相谢安派谢石为征讨大都督,分兵三路夹击秦军。苻坚登上寿阳城,看见晋君阵容整齐有些畏惧。晋军用计围攻苻坚的秦军,秦军大败,在溃逃的过程中看到八公山上草木的阴影,都以为是追兵 ...
成语八公草木东晋时期,前秦国王苻坚企图消灭东晋,东晋宰相谢安派谢石为征讨大都督,分兵三路夹击秦军。苻坚登上寿阳城,看见晋君阵容整齐有些畏惧。晋军用计围攻苻坚的秦军,秦军大败,在溃逃的过程中看到八公山上草木的阴影,都以为是追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