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指扁鹊。古之良医。
《尸子‧治天下》:“弱子有疾,慈母之见秦医也,不争礼貌。”
《韩非子‧说林下》:“秦医虽善除,不能自弹也。”
2.泛指良医。
唐顏真卿《河南府参军郭君神道碑铭》:“南中污下,遂得气疾,先大夫怜其寖剧,命访秦医。”
汉医缓1.春秋时秦国良医。 《左传‧成公十年》:“公(晋侯)疾病,求医於秦。 秦伯使医缓為之。未至,公梦疾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為也。’公曰:‘ ...
汉秦和古代名医扁鹊与医和的并称。 秦,指秦越人,即战国时名医扁鹊;和,春秋时秦国名医。亦泛指医道高明的人。 唐张说《岐州刺史平泉男陆君墓志铭》:“汲直谢病,秦和不医。” 唐康駢《剧谈录‧续坤蹶马》:“咸通、乾符中,京师医者续坤,颇得秦和之术。” 明邵璨《 ...
汉医国1.谓為国除患祛弊。 《国语‧晋语八》:“上医医国,其次疾人。” 宋苏軾《端午帖子词‧太皇太后阁之四》:“愿储医国叁年艾,不作沉湘《九辩》文。” 明唐寅《秦楼月‧谢医》词:“刀圭信手就囊拈,能事在医人医国。”2.指医术高明。 《西游记》第六八回:“ ...
汉医和春秋时秦国良医。医為职业称谓,和是名字。据《左传‧昭公元年》载,他曾倡论阴、阳、风、雨、晦、明為“六气”,谓“六气”太过,可引起不同疾病。曾為晋平公治病,以為其疾不可治。 赵孟以為良医。见《左传‧昭公元年》。后借指良医。 《旧唐书‧懿宗纪》 ...
汉晋竖... ,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為也。’”后以“晋竖”称病魔。 唐张说《拨川郡王碑》:“积战多疮,累劳生疹,恩命尚药,驰往诊之,晋竖以深,秦医无及。” 前蜀韦庄《卧重疾有题》诗:“胸中疑晋竖,耳下斗殷牛。”参见“二竖”。 ...
成语二竖为灾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景公得了重病,梦见体内有两个小孩,一个说名医来了快逃吧,一个则说躲到膏肓之间。秦桓公派名医缓前去为其治病,把好脉后摇头叹息说:“大王的病已经到了肓上面,膏下面,药力是无法到达的。”没过多久,晋景公就病死了 ...
成语二竖为虐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景公得了重病,梦见体内有两个小孩,一个说名医来了快逃吧,一个则说躲到膏肓之间。秦桓公派名医缓前去为其治病,把好脉后摇头叹息说:“大王的病已经到了肓上面,膏下面,药力是无法到达的。”没过多久,晋景公就病死了 ...
成语病入膏肓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景公得了重病,秦国国王秦桓公派名医缓前去为其治病。缓来到晋国,见到晋景公,把好脉后摇头叹息说:“大王的病已经到了肓上面,膏下面,药力是无法到达的。”果然,没过多久,晋景公就病死了 ...
成语膏肓之疾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景公得了重病,秦国国王秦桓公派名医缓前去为其治病。缓来到晋国,见到晋景公,把好脉后摇头叹息说:“大王的病已经到了肓上面,膏下面,药力是无法到达的。”果然,没过多久,晋景公就病死了 ...
成语随俗为变战国时期,名医扁鹊天下闻名,经常周游列国为人看病。路过邯郸时,听说有贵妇人得病,就担当起妇科大夫的角色;路过洛阳时,听说周人敬重老人,就担当起五官科大夫的角色;到了咸阳,听说秦人喜爱小孩,他又随俗为变成为小儿科大夫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