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写板

秦仪点击在线发音

解释

战国纵横家苏秦和张仪的并称。
《拾遗记‧秦始皇》附南朝梁萧綺录:“今观子年之记,苏张二人,异辞同跡,或以字音相类,或以土俗為殊,验诸《坟》《史》,岂惟秦仪之见异者哉!”唐李涉《题清溪鬼谷先生旧居》诗:“常闻先生教,指示秦仪路。”
宋苏軾《寄题清溪寺》诗:“秦仪固新学,见利不知患。”
元耶律楚材《和孟驾之韵》:“文章高出苏黄辈,英雄不效秦仪志。”


相关词语

诱秦誆楚战国时张仪劝导秦国以连衡破合从,以诡诈手段欺骗楚国背齐向秦。后遂因以“诱秦誆楚”表示挑拨离间。 清余怀《板桥杂记‧丽品》:“用诱秦誆楚之计,作摧兰折玉之谋。”参阅《史记‧张仪列传》。 ...

鞅仪韦斯战国时商鞅、张仪、吕不韦和李斯的并称,四人皆為秦相。 《文选‧扬雄<剧秦美新>》:“并吞六国,遂称乎始皇,盛从鞅仪韦斯之邪政,驰騖起翦恬賁之用兵。” 吕向注:“始皇盛从商鞅、张仪、吕不韦、李斯之计以邪為政。” ...

鸿仪1.《易‧渐》:“鸿渐于陆,其羽可用為仪,吉。” 孔颖达疏:“处高而能不以位自累,则其羽可用為物之仪表,可贵可法也。”后以“鸿仪”比喻官位。 《隋书‧隐逸传‧崔賾》:“谬齿鸿仪,虚班驥皁。”2.盛大的典仪。 宋秦观《代贺兴龙节表》:“令节载逢,鸿仪斯举。 ...

仪秦战国时期纵横家张仪、苏秦的并称。 汉扬雄《法言‧渊騫》:“乱而不解,子贡耻之;说而不富贵,仪秦耻之。” 元雅琥《上执政》诗:“正言期董贾,枉道耻仪秦。” 明秦楼外史《男王后》第四摺:“这的是拿奸头抵全,捉贼真赃见‧这其间使不得仪秦辩,拼了个贬潮阳八 ...

汉官威仪指汉朝官吏的服饰、典礼制度。亦泛指华夏的礼仪制度。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及见司隶僚属,皆欢喜不自胜。老吏或垂涕曰:‘不图今日復见汉官威仪!’”亦省作“汉官仪”。 唐杨巨源《春日奉献圣寿无疆》诗:“愿同东观士,长睹汉官仪。” 明何景明《送 ...


相关成语

成语诱秦诓楚战国时张仪劝导秦国以连衡破合从,以诡诈手段欺骗楚国背齐向秦。后遂因以之表示挑拨离间。

成语四分五裂战国后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日益强大,其他诸侯国害怕秦国强大就采取“合纵”的办法联合抗秦。秦惠王任用魏国人张仪为相,到各国宣扬“连横”的策略,离间六国,威胁和引诱六国依附秦国。在张仪的活动下,六国联盟马上四分五裂 ...

成语积羽沉舟战国时期,秦国的相国张仪发现齐、楚、燕、赵、韩、魏六国的合纵盟约十分牢固,就辞去相位,到魏国出任相国,他想劝说魏王与秦国联合,退出合纵盟约。魏王不听。秦国就出兵攻打。张仪说魏国如忽视这些不利因素就会积羽沉舟的 ...

成语虎狼之国战国时期,秦国意图吞并六国,派张仪去游说楚国不要与齐国联盟,贪心的楚怀王信以为真,得不到秦国许诺的土地就攻打秦国,结果被秦国打败并赔偿秦国的土地。楚怀王不听屈原的“秦国是虎狼之国”的劝告,只身去秦,客死秦国 ...

成语捭阖纵横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都想对付秦国,但是他们的态度分为两派,以张仪为首的一帮人到处游说服从秦的领导,支持秦国统一六国,这一派叫横;以苏秦为首的鼓吹六国联合起来对付秦国的叫纵,但他们各自为政,最终被秦所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