秤杆。
宋沉括《梦溪笔谈‧异事》:“钱塘有闻人绍者,尝宝一剑。以十大钉陷柱中,挥剑一削,十钉皆截,隐如秤衡,而剑锋无纤跡。”
宋范成大《两头纤纤》诗之二:“两头纤纤小秤衡,半白半黑月未明。”
汉秤量谓用秤衡计物体重量。引申為衡量,品评。 宋王讜《唐语林‧夙慧》:“上官昭容者……其母将诞之夕,梦人与秤曰:‘持之秤量天下文士。’郑 ...
汉文衡1.旧谓判定文章高下以取士的权力。评文如以秤衡物,故云。 唐刘禹锡《唐故尚书主客员外郎卢公集纪》:“丞相曲江公方执文衡,揣摩后进,得公深器之。” 宋洪迈《容斋五笔‧门生 ...
汉重秤1.斤两大的秤。 《魏书‧张普惠传》:“仰惟高祖废大斗,去长尺,改重秤,所以爱万姓,从薄赋。”2.清光绪叁十四年所定之衡器,专以称量重物。 《清续文献通考‧乐四》:“衡制之内,增重秤一种。” ...
汉权衡1.称量物体轻重的器具。权,秤锤;衡,秤杆。 《礼记‧深衣》:“规矩取其无私,绳取其直,权衡取其平。”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 宋苏軾《徐州莲华漏铭》:“人之所以信者,手足耳目也,目识多寡,手知轻重,然人未有以手量而目计者,必付之於 ...
汉秤提以秤悬持。喻权衡之意。 宋戴埴《鼠璞‧楮券源流》:“自商贾惮於搬挈,於是利交子之兑换,故言楮则曰秤提,所以见有是楮,必有是钱,以秤提之也……平準、秤提,皆以权衡取义。” ...
成语权衡得失权:秤砣;衡:秤杆;权衡:比较,衡量;得失:所得和所失。比喻考虑办一件事的成果和损失。
成语人心如秤人心象秤一样。比喻人的心里都有辨别是非、衡量优劣的标准。
成语秤不离砣秤和砣是一整套衡器。比喻事物之间有连带关系或关系亲密。
成语称锤落井称:通“秤”,衡器;称锤:秤砣。比喻不见踪影,没有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