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租金”。
汉租金亦称“租银”。出租者所收或承租者所付的租赁田地房屋之类的代价。 《管子‧轻重乙》:“终年 ...... 。” 田汉《卢沟桥》:“他靠着几间瓦房收点租金过日子。”
汉租头犹租金。 《儒林外史》第四七回:“当下把租头、价银、戥银、银色、鸡、草、小租、酒水、画字、上业主,都讲清了。”
汉红剥银清代专作漕运经费的赋银。 顺治初定制:漕船至天津起剥,分运至通州,设红剥船六百隻,每船给田十顷,收租赡船,免其徵科。 康熙叁十九年裁革,将原田按亩起科,归入地丁奏销;仍照原收租数,分派各省,於漕粮项下编徵,解粮道库支发,称红剥银。凡置造船器具及夫役工食等项 ...
汉租庸调唐代对受田课丁徵派的叁种赋役的并称。导源於北魏到隋代的租、调、力役制度。凡丁男授田一顷,岁输粟二斛、稻叁斛,谓之租;岁输绢二匹,綾、絁二丈,布加五之一,绵叁两,麻叁斤,非蚕乡则输银十四两,谓之调;役人力,岁二十日,闰加二日,不役者日纳绢叁尺,谓之庸,有事而加役 ...
汉租钱1.作為租税收入的钱。 晋袁宏《后汉纪‧灵帝纪上》:“悝因黄门王甫求復其国,赂以租钱五十万。”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裴令公请二国租钱数百万,以恤中表之贫者。” 金元好问《题刘紫微尧民野醉图》诗:“不见只今汾水上,田翁鞭背出租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