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和调。古代的税制。
《后汉书‧明帝纪》:“赦陇西囚徒,减罪一等,勿收今年租调。”
《北史‧魏纪五‧孝武帝》:“今岁租调,且两收一丐。”
唐寒山《诗》之七一:“朝朝為衣食,岁岁愁租调。”
明李东阳《送梁廷美黄门之陕西参政》诗:“充国屯田长在汉,士安租调总归唐。”参见“租庸调”。
汉租庸调... 之一,绵叁两,麻叁斤,非蚕乡则输银十四两,谓之调;役人力,岁二十日,闰加二日,不役者日纳绢叁尺,谓之庸,有事而加役二十五日者免调,叁十日租调皆免。 唐开元末年均田制破坏,这种承袭北魏的赋役制度渐不适用;安史之乱后,為两税法所代替。 《新唐书‧高祖纪》:“二月乙酉, ...
汉租布犹租调。 《宋书‧文帝纪》:“其蠲此县今年租布。”
汉免调谓官府依例免徵调税。 唐代官府每年向每丁徵收规定数量的绢、綾、絁、布等物资,谓之调。 《新唐书‧食货志一》:“有事而加役二十五日者免调,叁十日者租、调皆免。” ...
汉义租封建时代向民间徵收的额外租粮。 《宋书‧柳元景传》:“元景方督义租,并上驴马,以為运粮之计。” 《隋书‧食货志》:“率人一床,调绢一疋,绵八两,凡十斤绵中,折一斤作丝,垦租二石,义租五斗。奴婢各准良人之半。牛调二尺,垦租一斗,义租五升。垦租送臺,义租纳郡,以 ...
汉退田... 旧指农民年老后把按人丁分给的田地退还政府。 《隋书‧食货志》:“率以十八受田,输租调;二十充兵,六十免力役;六十六退田,免... 军走了白军到,地主老财夺地又退田,白匪军串门挞户,杀人放火好凶烈。”参见“退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