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税与徭役。
《旧唐书‧李抱真传》:“籍户丁男,叁选其一,有材力者,免其租徭,给弓矢。”
宋宋祁《明堂颂》:“日宽租徭,岁贷囚庾。”
汉杂徭封建社会徭役之一。其剥削范围及剥削程度随统治者需要而定,无严格规定。 《唐六典‧户部‧郎中员外郎》:“凡赋役之制有四:一曰租,二曰调,叁曰役,四曰杂徭。” 《旧唐书‧杨炎传》:“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申报出入如旧式。” 《清史稿‧食货志一》:“ ...
汉徭赋力役与赋税。 《韩非子‧诡使》:“习悉租税,专民力所以备难充仓府也。而士卒之逃事状匿附託有威之门以避徭赋,而上不得者万数。”徭,一本作“傜”。 《叁国志‧魏志‧王朗传》:“内减太官而不受贡献,外省徭赋而务农桑。” 唐陆贄《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 ...
汉流庸... 彫耗,流佣未归,创痍未起。” 唐刘禹锡《谢分司东都表》:“閭里获安,流庸尽復。” 《明史‧赵锦传》:“淮兗数百里,民多流佣,乞宽租徭,简廷臣督有司拊循。”
汉赋役1.赋税和徭役的合称。 中国古代,赋初指兵赋。 春秋后期,各国逐渐从田亩徵赋,赋和税渐趋混合。 秦汉以后,赋指按户口徵收的税,徭役则另行徵发,赋和役始有明显区别。 明代以后,将按户口徵发的徭役折徵银两,把丁税并入田赋,至清则以赋役為田租的专称。 《六 ...
汉隐户犹逃户、客户。封建社会裡,人民為逃免租赋,躲避徭役,往往逃出本籍。逃出本籍以后,可以不服徭役,姓名不列入户口册。 宋吴幵《优古堂诗话‧舜不穷其民论》:“明皇以隐户剩田穷,德宗以閒架税屋穷。”参阅《旧唐书‧食货志上》、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