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写板

租庸调点击在线发音

解释

唐代对受田课丁徵派的叁种赋役的并称。导源於北魏到隋代的租、调、力役制度。凡丁男授田一顷,岁输粟二斛、稻叁斛,谓之租;岁输绢二匹,綾、絁二丈,布加五之一,绵叁两,麻叁斤,非蚕乡则输银十四两,谓之调;役人力,岁二十日,闰加二日,不役者日纳绢叁尺,谓之庸,有事而加役二十五日者免调,叁十日租调皆免。
唐开元末年均田制破坏,这种承袭北魏的赋役制度渐不适用;安史之乱后,為两税法所代替。
《新唐书‧高祖纪》:“二月乙酉,初定租庸调法。”
《资治通鉴‧梁简文帝大宝元年》:“泰始籍民之才力者為府兵,身租庸调一切蠲之。”
《明史‧食货志二》:“赋役之法,唐租庸调犹為近古。”


相关词语

租庸... 题九江义门陈氏寿安堂》诗:“詔书十度復租庸,每岁朝廷仍贷米。” 章炳麟《中华民国解》:“高张筹筴而不能平一租庸。”参见“租庸调”。

租调... 诗》之七一:“朝朝為衣食,岁岁愁租调。” 明李东阳《送梁廷美黄门之陕西参政》诗:“充国屯田长在汉,士安租调总归唐。”参见“租庸调”。

庸租指唐代赋役制度中的力庸和田租。 《新唐书‧宋浑传》:“﹝浑﹞在平原暴敛求进,至重取民一年庸租。”参见“租庸调”。

叁赋1.叁篇赋。 唐杜甫《奉留赠集贤院崔于二学士》诗:“谬称叁赋在,难述二公恩。” 宋叶适《寄题钟秀才咏归堂》诗:“五兵铸就杀气动,却写叁赋祥光流。”2.唐代租、庸、调称“叁赋”。 明张九韶《群书拾唾‧文武制度》:“唐叁赋:租,有田则有租,租出米穀;庸,有身 ...

贡助... 公上》:“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 梁啟超《<变法通议>自序》:“贡助之法,变為租庸调,... 一条鞭。”2.进献物品赋税。 《新唐书‧曹王李皋传》:“帝驻梁州,皋之贡助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