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租调。
《宋书‧文帝纪》:“其蠲此县今年租布。”
汉逋布指欠交的租钱。布,古代指钱币。 南朝梁沉约《改天监元年恩詔》:“逋布口钱宿债勿復收。” 清彭兆蓀《输租乐》诗:“长吏无如何,逋布纍纍多。”
汉租庸调唐代对受田课丁徵派的叁种赋役的并称。导源於北魏到隋代的租、调、力役制度。凡丁男授田一顷,岁输粟二斛、稻叁斛,谓之租;岁输绢二匹,綾、絁二丈,布加五之一,绵叁两,麻叁斤,非蚕乡则输银十四两,谓之调;役人力,岁二十日,闰加二日,不役者日纳绢叁尺,谓之庸,有事而加役 ...
汉租饱用茅包裹的肉。 《周礼‧春官‧司巫》“祭祀,则共匰主及道布及蒩馆”郑玄注引汉杜子春曰:“书或為蒩馆,或為租饱。或曰:布者以為席也。租饱,茅裹肉也。”
汉貊布古代北方貊地生產的布匹。 《叁国志‧魏志‧东夷传》:“句丽復置其中大人為使者,使相主领,又使大加统责其租税,貊布、鱼、盐、海中食物,千里担负致之。”
汉市租指商业税。 《晏子春秋‧杂下六》:“使吏致千金与市租。” 《史记‧齐悼惠王世家》:“齐临菑十万户,市租千金,人眾殷富,巨於长安。” 司马贞索隐:“市租,谓所卖之物出税。” 唐刘禹锡《武陵观火诗》:“下令蠲里布,指期轻市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