贬謫处罚。
《旧唐书‧食货志上》:“如限满后有违犯者,白身人等宜付所司,决痛杖一顿处死。其文武官及公主等,并委有司闻奏,当重科贬。”
汉科謫亦作“科适”。谓依法贬謫,流徙戍边。亦指贬謫戍边的罪人。 《史记‧大宛列传》:“置居延、休屠以卫酒泉,而发天下七科适,及载糒给贰师。” 张守节正义:“音謫。 张晏云:吏有罪一,亡命二,赘婿叁,贾人四,故有市籍五,父母有市籍六,大父母有籍七:凡七科。 武帝天 ...
汉贬责1.批评,指责。 《孟子‧滕文公下》“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汉赵岐注:“言乱臣贼子惧《春秋》之贬责也。” 唐元稹《弹奏剑南东川节度使状》:“其本判官及所管刺史,仍乞重加贬责,以绝姦欺。” 《秦併六国平话》卷上:“有恶事的贬责它,使人知怕;有善 ...
汉叁科九旨汉代《公羊》学家谓《春秋》书法有叁科九旨。即於叁段中寓九种旨意。有何休、宋衷二说。 《公羊传‧隐公元年》“隐公第一”唐徐彦疏:“问曰:‘《春秋说》云:《春秋》设叁科九旨,其义如何?’答曰:‘何氏(何休)之意以為叁科九旨,正是一物。......若析而言之 ...
汉贬夺谓对某种主张加以批评并使之改变。 《晋书‧庾纯传》:“而后将军眅(荀眅)敢以私议贬夺公论,抗言矫情,诬罔朝廷,宜加贬黜。” 《南史‧徐勉传》:“射策甲科,起家王国侍郎,补太学博士。时每有议定,勉理证明允,莫能贬夺,同官咸取则焉。” ...
汉科条1.法令条文;法律条文。 《战国策‧秦策一》:“科条既备,民多偽态。” 叁国魏曹植《文帝誄》:“恢拓规矩,克绍前人。科条品制,褒贬以因。” 《旧唐书‧代宗纪》:“设令廉耻守分,以奉科条,犹有禄廩之烦,役使之弊,而况贪猾纵欲,而动踰典章,作威以虐下,厚敛以润己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