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写板

科试点击在线发音

解释

科举考试。
唐白居易《与元九书》:“家贫多故,二十七方从乡赋,既第之后,虽专於科试,亦不废诗。”
《宋史‧选举志二》:“是岁(绍兴九年),以科试,明堂同在嗣岁,省司财计艰於办给。”
明高明《琵琶记‧蔡公逼试》:“天子詔取贤良,秀才每都求科试。”
《红楼梦》第一一九回:“内中有个极富的人家姓周……只有一子,生得文雅清秀,年纪十四岁,他父母延师读书,新近科试,中了秀才。”


相关词语

词学科宋代科举名目之一。此科只试文辞,不贵记闻,与博学宏词科稍异。 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制科词赋叁经宏博》:“於是始设词学科,试以制表,取其能駢儷;试以铭序,取其记故典。自南渡以后,始復词赋,孝宗始復制策,而词学科不废。” 《宋史‧选举志二》:“理宗嘉熙叁 ...

试律... 凡明法,试律七条、令叁条,全通為甲第,通八為乙第。” 《宋史‧选举志一》:“八年,进士、诸科始试律义十道,进士免帖经。明年,惟诸科试律,进士復帖经。”2.即试帖诗。 严復《救亡决论》:“超俗之士,厌製艺则治古文词;恶试律则為古今体。” 姚华《论文后编》:“排 ...

连科... 》:“郭梓领命,昼夜兼行,赶到韶州,报知母亲说:‘父亲已连科中了进士。’”2.指连续几届科试。 清蒲松龄《求... 取至五十餘名,自康熙年减至叁十五名,遂使闔邑人才,半阻於进取,连科甲第,多出於遗才。”

试帖1.唐代明经科试士之法。在试卷上抄录一段经文,另用他纸覆在上面,中开一行,显露字句,被试者即据以补上下文。 《新唐书‧选举志上》:“乃詔自今 ...

试卷... 宋王明清《挥麈后录》卷十一:“李孝广,崇寧间為成都漕,以点检邛州士人费乂、韦直方私试,试卷词理谤訕。” 明焦竑《玉堂丛语‧科试》:“黎淳考乡试时,有试卷甚奇,公喜得人,及后二场卷入,輒不类。”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二:“十一年甲午,礼部参奏顺天主考编 ...


相关成语

成语开科取士科:科举考试。指旧举行科举考试以选取优异的士人。

成语屡试不第第:科第,科举考中者的等第。多次参加考试都没有考取。

成语发策决科策:策问;科:等第。拆阅策问题目,以决定录取。旧指应试取中。

成语三元及第三元:科举时代乡试、会试、殿试都是第一名;及第:科举应试中选。从乡试到殿试都考中第一名。

成语谬种流传宋朝时期,何澹见当时科举考试制度不严,考场上贿赂成风,致使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投机取得功名,他向朝廷上奏折,指出先科考试的种种弊端与危害。如果考试不严,所选人才质量就不高,隔几年由他们主持考试,那么就会让谬误的根子代代相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