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律与詔令。
《叁国志‧魏志‧程晓传》:“法造於笔端,不依科詔;狱成於门下,不顾覆讯。”
2.指关於科举的詔令。
宋苏軾《监试呈诸试官》诗:“每闻科詔下,白汗如流瀋。”
宋洪迈《夷坚叁志己‧李克己井梦》:“乐平梅林李克己,自少攻苦為学,锐心进取,然未尝登名。
庆元乙卯,当科詔之下,祈梦於五显祠,连夕无所感。”
汉詔策1.即詔书。 《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王幸受詔策,通经术,知诸侯名誉不当出竟。” 北魏酈道元《水经注‧阴沟水》:“闕北有圭碑,题云:汉故中常侍长乐太僕特进费亭侯曹君之碑。 延熹叁年立。碑阴又刊詔策。” 宋刘攽《贺参政某侍郎啟》:“伏审光膺詔策 ...
汉直言极諫科唐代科举常选之外有制科。制科不定期举行,由天子亲策,专用於网罗选用特殊人才。类似汉代的举贤良文学、孝廉方正。其中,以贤良方正直言极諫科、才识兼茂明於体用科最為常见,宋代沿之。 唐白行简《李娃传》:“遇大比,詔徵四方之雋,生应直言极諫科,策名第一,授 ...
汉开科1.原指科举考试时,设立各种科目,分科取士。后即指科举制的开考。 《二刻拍案惊奇》卷八:“彼时南省开科,纷纷举子多来扣问得失。” 康有為《闻菽园居士欲為政变说部诗以速之》:“顷者开科买士心,秀才得意群呻吟。”粤剧《搜书院》第五幕第二场:“谢某虽小 ...
汉科目1.法规、学术、帐目等按其性质划分的类别和名目。 《旧唐书‧李嶠传》:“窃见垂拱二年诸道巡察使所奏科目,凡有四十四件,至於别準格敕令察访者,又有叁十餘条……今之所察,但準汉之六条,推而广之,则无不包矣,无為多张科目,空费簿书。” 邹韜奋《经歷》二:“后 ...
汉科第1.等级;次第。 汉陆贾《新语‧本行》:“案纪图录以知性命,表定‘六艺’……科第相序。”2.考核官员,评定科别与等第。 《汉书‧元帝纪》:“﹝永光元年﹞二月,詔丞相、御史举质朴、敦厚、逊让、有行者,光禄以此科第郎、从官。” 顏师古注:“始令丞相、御史举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