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写板

科考点击在线发音

解释

1.明清科举,乡试前由学官举行的甄别性考试。生员达一定等第,方准送乡试。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次年,宗师田洪录科考,韩子文又得吴太守一力举荐,拔為前列。”
《明史‧选举志一》:“提学官在任叁岁,两试诸生。先以六等试诸生优劣,谓之岁考……继取一二等為科举生员,俾应乡试,谓之科考……其等第仍分為六,而大抵多置叁等。叁等不得应乡试。”
《儒林外史》第四四回:“我要到府里科考。”
2.指科举考试。豫剧《捲席筒》:“我有心进京科考,怎奈手无盘费,难以起身。”
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杜甫的功名欲望》:“说自己因科考受絀,弄得走投无路。”


相关词语

录科清代科举考试制度,凡科考一二等,及叁等小省前五名、大省前十名准送乡试外,其餘因故未考者,及在籍之监生、荫生 ...... 试上》:“其歷考上中等者咨送院试,考取后名曰艺生,俟大比之年咨送京都大学堂录科。”

科第... 、御史举此四科人以擢用之。而见在郎及从官,又令光禄每岁依此科考校,定其第高下,用知其人贤否也。”3.指科举考试。 唐韩愈《寄 ...... 录叁》:“以讲经求科第,支离敷衍,其词愈美,而经愈荒。”5.谓参加科考。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六:“浙江温州府曾有一个廩膳秀才,姓 ...

四科... 行者,光禄岁以此科第郎、从官。” 李贤注引顏师古曰:“始令丞相、御史举此四科人以擢用之。而见在郎及从官,又令光禄每岁依此科考校,定其第高下,用知其人贤否也。”5.唐高宗时举荐人才的四条标准。即孝悌力行、经史儒术、藻思词锋、廉平强直。见宋王应麟《 ...

恩科... 多次未录者,遇皇帝亲试时,可别立名册呈奏,特许附试,称為特奏名,一般皆能得中,故称“恩科”。 清代於寻常例试外,逢朝廷庆典,特别开科考试,也称“恩科”。若正科与恩科合併举行,则称恩正併科。 宋梅尧臣《送陈贤良忠正军签判》诗:“书对叁千字,恩科第一人。” 清 ...

科岁科考和岁考。 《儒林外史》第叁四回:“有了这一场结局,将来乡试也不应,科岁也不考,逍遥自在,做些自己的事罢。”


相关成语

成语谬种流传... 宋朝时期,何澹见当时科举考试制度不严,考场上贿赂成风,致使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投机取得功名,他向朝廷上奏折,指出先科考试的种种弊端与危害。如果考试不严,所选人才质量就不高,隔几年由他们主持考试,那么就会让谬误的根子代代相传 ...

成语缪种流传... 宋朝时期,何澹见当时科举考试制度不严,考场上贿赂成风,致使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投机取得功名,他向朝廷上奏折,指出先科考试的种种弊端与危害。如果考试不严,所选人才质量就不高,隔几年由他们主持考试,那么就会让谬误的根子代代相传 ...

成语开科取士科:科举考试。指旧举行科举考试以选取优异的士人。

成语功名蹭蹬功名:指封建时代科举得中而走仕途之路;蹭蹬:遭遇挫折,失意潦倒。指科考不顺利。

成语青钱万选唐朝工部侍郎张荐的爷爷张文成在唐高宗李治时考中进士,被任命为歧王李范府里的参军,因为他不善于巴结,官运一直不好。他想通过科举考试去解决官职问题,他一连考了八次,每次都是“甲科”均没有安排,人称他是“青钱学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