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条烦琐。
宋刘克庄《转调二郎神‧四和林农卿》词:“但进有都俞,退无科琐,不用依时出省。”
钱仲联笺注:“科琐,谓科条琐屑也。”
汉边琐1.边境官吏情况的记录。语本《汉书‧丙吉传》:“吉善其言,召东曹案边长吏,琐科条其人。” 顏师古注引张晏曰:“琐,录也。欲科条其人老少及所经歷,知其本以文武进也。” 宋周必大《二老堂杂志‧贤关边琐》:“边琐非边徼,乃文书之录耳。”2.亦作“边锁”、“ ...
汉科条1.法令条文;法律条文。 《战国策‧秦策一》:“科条既备,民多偽态。” 叁国魏曹植《文帝誄》:“恢拓规矩,克绍前人。科条品制,褒贬以因。” 《旧唐书‧代宗纪》:“设令廉耻守分,以奉科条,犹有禄廩之烦,役使之弊,而况贪猾纵欲,而动踰典章,作威以虐下,厚敛以润己者 ...
汉科道1.指科道官。 明张居正《请宥言官以彰圣德疏》:“窃以為科道乃朝廷耳目之官。”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乾隆二年,上以翰林班在科道前,科道掛珠而翰林独否,不足以肃朝仪。”2.指科道两衙门。 明周暉《金陵琐事‧雅謔》:“科道缺官,文选郎中请於张江 ...
汉琐垣琐,青琐;垣,紫垣。指朝廷。亦指京都官署或京官。 明沉德符《野获编‧吏部二‧都给事陞转》:“谓科臣但当内擢。其最不肖者间出一二人于外,则眾口如一。盖以琐垣得藩臬,如郡邑之劣转王官也。此又不知出何典故矣。” 清黄宗羲《章格庵行状》:“谓臣负先帝之 ...
汉科道官明清六科给事中与都察院各道监察御史统称“科道官”。 明周暉《金陵琐事‧雅謔》:“张谓科道官最难得,其人即如孔门四科十哲,未必人人可用。” 《明史‧职官志一》:“凡京营操练,统以文武大臣,皆科道官巡视之。” 《清史稿‧圣祖纪一》:“八月丁未,试汉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