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附具事例,援引律令条文,类推比较。
《后汉书‧桓谭传》:“今可令通义理,明习法律者,校定科比,一其法度。”
李贤注:“科谓事条,比谓类例。”
汉科分1.向人示意的动作,行為。 《水滸传》第二一回:“押司!不要使这科分!这唐牛儿捻泛过来,你这精贼也瞒老娘!” 《初刻拍案惊奇》卷叁十:“李参军平日许多枉自风标俏倬,谈笑科分,竟不知撩在爪哇国那里去了。”2.犹科派。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那鴇儿又有做 ...
汉录科清代科举考试制度,凡科考一二等,及叁等小省前五名、大省前十名准送乡试外,其餘因故未考者,及在籍之监生、荫生、官生、贡生名不列於学宫。不经科考者,均由学政考试,名為“录科”。经录科录取者即可参加乡试。 明陈子龙《直纠大贪疏》:“童生之入学及诸生之 ...
汉比玉1.《晋书‧郤詵传》:“﹝却詵﹞以对策上第……累迁雍州刺史。 武帝於东堂会送,问詵曰:‘卿自以為何如?’詵对曰:‘臣举贤良对策,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崑山之片玉。’”后称士人得中进士高科為“比玉”。 唐独孤及《送虞秀才》诗:“甲科文比玉,归路锦為衣。” ...
汉直言极諫科唐代科举常选之外有制科。制科不定期举行,由天子亲策,专用於网罗选用特殊人才。类似汉代的举贤良文学、孝廉方正。其中,以贤良方正直言极諫科、才识兼茂明於体用科最為常见,宋代沿之。 唐白行简《李娃传》:“遇大比,詔徵四方之雋,生应直言极諫科,策名第一,授 ...
汉大比1.周制,每叁年调查一次人口及其财物,称大比。 《周礼‧地官‧小司徒》:“及叁年则大比。” 郑玄注:“大比谓使天下更简阅民数及其财物也。” 唐独孤及《谢加司封郎中赐紫金鱼袋表》:“亦冀俗稍务本,人渐足食,使贡赋之入,岁增月长。叁岁大比,以版图归於有司 ...
成语金科玉律科:旧指法律条文;律:规章,法则。原形容法令条文的尽善尽美。现比喻必须遵守、不能变更的信条。
成语金科玉臬臬,标准,法式。原形容法令条文的尽善尽美。现比喻必须遵守、不能变更的信条。同“金科玉律”。
成语玉律金科律:规章,法则;科:旧指法律条文。原形容法令条文的尽善尽美。现比喻必须遵守、不能变更的信条。
成语科头箕踞科头:不戴帽子;箕踞:两腿分开而坐。不戴帽子,席地而坐。比喻舒适的隐居生活。
成语盈科后进泉水遇到坑洼,要充满之后才继续向前流。比喻学习应步步落实,不能只图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