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准则。
《汉书‧礼乐志》:“至宣帝时,琅邪王吉為諫大夫,又上疏言……今俗吏所以牧民者,非有礼义科指可世世通行者也,以意穿凿,各取一切。”
汉四科1.孔门四种科目。指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论语‧先进》“德行:顏渊、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邢昺疏:“夫子门徒叁千,达者七十有二,而此四科惟举十人者,但言其翘楚者耳。” 《后汉书‧郑玄传》:“ ...
汉抚字催科唐韩愈《顺宗实录四》:“﹝阳城﹞出為道州刺史……一不以簿书介意,税赋不登,观察使数誚让。上考功第,城自署第曰:‘抚字心劳,徵科政拙,考下下。’”后以“抚字催科”指地方官吏的治政。 清李渔《慎鸞交‧譎讽》:“愧的是署中考不曾居下,阳城事终须让他。念抚字催 ...
汉魏科高科。指状元。 清李渔《凰求凤‧翻卷》:“虽涉风流,无伤名教,请从次甲,拔置魏科。”
汉开科1.原指科举考试时,设立各种科目,分科取士。后即指科举制的开考。 《二刻拍案惊奇》卷八:“彼时南省开科,纷纷举子多来扣问得失。” 康有為《闻菽园居士欲為政变说部诗以速之》:“顷者开科买士心,秀才得意群呻吟。”粤剧《搜书院》第五幕第二场:“谢某虽小 ...
汉科目1.法规、学术、帐目等按其性质划分的类别和名目。 《旧唐书‧李嶠传》:“窃见垂拱二年诸道巡察使所奏科目,凡有四十四件,至於别準格敕令察访者,又有叁十餘条……今之所察,但準汉之六条,推而广之,则无不包矣,无為多张科目,空费簿书。” 邹韜奋《经歷》二:“后 ...
成语插科打诨科:指古典戏曲中的表情和动作;诨:诙谐逗趣的话。戏曲、曲艺演员在表演中穿插进去的引人发笑的动作或语言。
成语金科玉条科、条:法律条文。原指完美的法律条文。后指不能更改、必须遵守的信条。
成语金科玉律科:旧指法律条文;律:规章,法则。原形容法令条文的尽善尽美。现比喻必须遵守、不能变更的信条。
成语开科取士科:科举考试。指旧举行科举考试以选取优异的士人。
成语谑笑科诨谑笑:滑稽可笑;诨:诙谐逗趣的话。指情节滑稽引人发笑的喜剧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