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时代徵收赋税,实行权宜折变之法,许以物折物、以物折钱或以钱折物,称為“科折”。
宋叶适《朝议大夫知处州蒋公墓志铭》:“夏绢和买,已非正赋,復有军衣和买;糯米科折,止為省务,復有覆纽价钱。”
《宋史‧食货志上二》:“﹝绍兴叁十年﹞五月,詔:‘温、台、处、徽不通水路,其二税物帛,许依折法以银折输,数外妄有科折,计赃定罪。’”
《续资治通鉴‧宋寧宗嘉定四年》:“夏四月,甲申,禁福建、两浙州县科折盐酒。”
汉折衝1.使敌人的战车后撤。即制敌取胜。衝,冲车。战车的一种。 《吕氏春秋‧召类》:“夫脩之於庙堂之上,而折衝乎千里之外者,其司城子罕之谓乎?”高诱注:“衝,车。所以衝突敌之军,能陷破之也……使欲攻己者折还其衝车於千里之外,不敢来也。” 唐李邕《斗鸭赋》:“ ...
汉攀折拉折;折取。 南朝梁简文帝《折杨柳》诗:“杨柳乱成丝,攀折上春时……曲中无别意,并為久相思。” 唐孟浩然《早梅》诗:“少妇争攀折,将归插镜臺。” 明吴承恩《贺阎双溪令嗣登科障词》:“宝树摩云,珠袍挹露,早向九霄攀折。” 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言》:“ ...
汉桂科唐人称科举及第為折桂或登科,省称“桂科”。 唐李商隐《為东川崔从事福谢辟并聘钱啟》:“仰观莲幕,俯度桂科,卵翼不自他们,顶踵实非己物。” 唐杜荀鹤《辞郑员外入关》诗:“男儿叁十尚蹉跎,未遂青云一桂科。” 唐黄滔《司直陈公墓志铭》:“江山之秀钟乎人 ...
汉十叁科1.宋元明时中医分科。 宋代分大方脉、小方脉、风、眼、疮肿兼折疡、產、口齿兼咽喉、针兼灸、金鏃兼书禁十叁科;元代分大方脉、小方脉、杂医、风、產、眼、口齿、咽喉、正骨、金疮肿、针灸、祝由、禁十叁科;明代则分大方脉、小方脉、妇人、疮疡、针灸 ...
汉桂折1.桂枝折断。喻品德高尚的人亡故。 北周庾信《周安昌公夫人郑氏墓志铭》:“巴水幽咽,猿鸣断绝。月落珠伤,春枯桂折。”2.折桂。喻登科及第。 唐白居易《东都冬日会诸同声宴郑家林亭》诗:“桂折应同树,鶯迁各异年。”参见“桂林一枝”。 ...
成语蟾宫折桂蟾宫:月宫。攀折月宫桂花。科举时代比喻应考得中。
成语折桂攀蟾折月中桂花,攀月中蟾蜍。旧喻科举极第。
成语攀蟾折桂攀登蟾宫,折取月桂。比喻科举登第。
成语月中折桂在月亮中折桂树枝。比喻科举及第。
成语桂折一枝比喻登科及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