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惩罚。
唐韩愈《应所在典贴良人男女等状》:“仍勒长吏严加检责,如有隐漏,必重科惩。”
汉惩前毖后谓从以前的错误或失败中吸取教训,使以后不至重犯。语本《诗‧周颂‧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 明张居正《答河道吴自湖计河漕书》:“顷丹阳浅阻,当事诸公毕智竭力,仅克有济,惩前毖后,预為先事之图可也。” 《清史稿‧兵志二》:“同治中兴以后,疆臣列帅,惩 ...
汉议惩谓评议其罪给予惩处。 明马从聘《议处科场疏》:“该部即仰承德意,遵例议惩,以儆将来,谁曰不可?”
汉史科唐代科举考试科目之一。 《新唐书‧选举志上》:“諫议大夫殷侑言:‘叁史為书,劝善惩恶,亚於六经。比来史学都废,至有身处班列,而朝廷旧章莫能知者。’於是立史科及叁传科。” 宋王溥《唐会要‧贡举中》:“伏惟国朝故事,国子学有文史直者,宏文馆宏文生,并试以 ...
汉恆科1.规定的条文。 《宋书‧文帝纪论》:“罚有恆科,爵无滥品,故能内清外晏,四海謐如也。”2.谓按原规定收税。 《旧唐书‧崔融传》:“先王惩其若此,所以变古随时,依本者恆科,占末者增税。” ...
汉隐漏... 书‧食货志》:“诸州户口,籍贯不实,包藏隐漏,废公罔利。” 唐韩愈《应所在典贴良人男女等状》:“仍勒长吏严加检责,如有隐漏,必重科惩。”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叁编第一章第二节:“这次所得,约合五八五年所得的半数,其中还有得自江南的新附,足见隐漏的 ...
成语作奸犯科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昏庸无能的阿斗继位,他只知享乐,把国内的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处理。诸葛亮一面联吴伐魏,积极准备两次北伐,在北伐前夕给阿斗写《前出师表》希望他整顿朝纲,将作奸犯科者严惩以巩固政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