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科考和岁考。
《儒林外史》第叁四回:“有了这一场结局,将来乡试也不应,科岁也不考,逍遥自在,做些自己的事罢。”
汉词学兼茂科宋代科举名目之一。 《宋史‧选举志二》:“大观四年詔:‘宏词科格法未详,不足以致文学之士,改立词学兼茂科,岁附贡士院试,取毋过叁人。’政和增為五人。不试檄书,增制誥,以歷代史事借拟為之,中格则授馆职。宰臣执政亲属毋得试。” ...
汉词学科宋代科举名目之一。此科只试文辞,不贵记闻,与博学宏词科稍异。 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制科词赋叁经宏博》:“於是始设词学科,试以制表,取其能駢儷;试以铭序,取其记故典。自南渡以后,始復词赋,孝宗始復制策,而词学科不废。” 《宋史‧选举志二》:“理宗嘉熙叁 ...
汉科目1.法规、学术、帐目等按其性质划分的类别和名目。 《旧唐书‧李嶠传》:“窃见垂拱二年诸道巡察使所奏科目,凡有四十四件,至於别準格敕令察访者,又有叁十餘条……今之所察,但準汉之六条,推而广之,则无不包矣,无為多张科目,空费簿书。” 邹韜奋《经歷》二:“后 ...
汉甲科1.古代考试科目名。 汉时课士分甲乙丙叁科。 《汉书‧儒林传序》:“平帝时王莽秉政……岁课甲科四十人為郎中,乙科二十人為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补文学掌故云。”2.唐初明经有甲乙丙丁四科。 唐宋进士分甲乙科。 唐白行简《李娃传》:“於是遂一上,登甲 ...
汉童子科科举考试中為儿童、少年设立的科目。 《新唐书‧选举志上》:“凡童子科,十岁以下能通一经及《孝经》、《论语》,卷诵文十,通者予官;通七,予出身。” 《宋史‧选举志二》:“凡童子十五岁以下,能通经作诗赋,州升诸朝,而天子亲试之,其命官、免举无常格。” 《文 ...
成语年头月尾指从岁首到腊月底,泛指一年之中。也指《春秋》三传每年首尾的文字。唐时试官常撷取以试应试明经科士子是否熟谙经传本文。
成语敲门砖古代科举考试,往往要考八股文,应考的人把八股文的套路练熟,以便在考场上应用。如果没考中,就说“撞太岁”,冒险撞运气;如果考中了,就把八股文的那一套程式称之“敲门砖”,进了门完全可以扔掉敲门的砖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