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写板

科头点击在线发音

解释

1.谓不戴冠帽,裸露头髻。
晋葛洪《抱朴子‧刺骄》:“或乱项科头,或裸袒蹲夷……此盖左衽之所為,非诸夏之快事也。”
《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元年》:“布将河内郝萌夜攻布,布科头袒衣,走诣都督高顺营。”
胡叁省注:“科头,不冠露髻也。今江东人犹谓露髻為科头。”
《老残游记》第九回:“着了一件深蓝布百衲大棉袄,科头,不束带,亦不着马褂。”
2.古代教坊歌乐分部分科,其头目称為“科头”。亦以称歌伎乐工。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散序》:“其日,状元与同年相见后,便请一人為录事,其餘主宴、主酒、主乐、探花、主茶之类,咸以其日辟之。主乐两人,一人主饮妓。放榜后,大科头两人(第一部),常詰旦至期集院,常宴则小科头主张,大宴则大科头,纵无宴席,科头亦逐日请给茶钱。”
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一:“《秦中岁时记》云:期集谢恩了……便於亭子小宴,召小科头同乐,至暮而散。”


相关词语

科头跣足... 头,赤着足。形容困苦或生活散漫。本科头徒跣跣”,后亦... “﹝焦先﹞飢不苟食,寒不苟衣,结草以為裳,科头徒跣。” 宋田昼《筑长堤》诗:“ ...... 长修长堤。” 明唐寅《偶成》诗:“科头赤足芰荷衣,徙倚藤床对夕暉。” 《 ...... 赤足徜徉过,一领蕉衣尚觉多。”

科头箕踞... 恣轻慢的态度。 唐王维《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诗:“科头箕踞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白居易 ...... 禪咏古,晏如也。” 清陈维崧《满江红‧江村夏咏》词之五:“任科头箕踞受松风,新凉霎。”

科头裸身谓光头露体。 明王世懋《二酉委谭》:“余性不耐冠带,暑月尤甚……妇為具汤沐,便科头裸身赴之。”

科头徒跣见“科头跣足”。

科头袒体谓不戴冠帽不束带。 晋葛洪《抱朴子‧刺骄》:“若夫贵门子孙及在位之士,不惜典刑,而皆科头袒体,踞见宾客。”


相关成语

成语跣足科头科头:不戴帽子;跣足:光脚。光着头赤着脚。

成语科头赤足科头:不戴帽子。露着头,光着脚。形容困苦或生活散漫。

成语科头跣足科头:不戴帽子;跣足:光脚。光着头赤着脚。

成语科头箕裾科头:不戴帽子;裾:通“倨”,傲慢;箕裾:两腿分开而坐。不戴帽子,席地而坐。形容不拘礼法。

成语科头箕踞科头:不戴帽子;箕踞:两腿分开而坐。不戴帽子,席地而坐。比喻舒适的隐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