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指明代六科给事中衙门的官员。
《明史‧职官志叁》:“洪武六年设给事中十二人,秩正七品,始分為六科,每科二人……二十四年更定科员,每科都给事中一人,正八品,左右给事中二人,从八品。给事中共四十人,正九品。”
2.科室工作人员的泛称。
茅盾《尚未成功》:“六个月前,他告别了‘教鞭’,来到这内地的省会一个清闲衙门里当一名科员。”
汉办事员办公人员的一种职别,在科员之下。 鲁迅《叁闲集‧在鐘楼上》:“但后来我一搬出,又听说就给一位办事员住进去了,莫明其妙。”
汉设科1.开设课程,教授。 《孟子‧尽心下》:“夫子之设科也,往者不追,来者不拒。” 赵岐注:“孟子曰,夫我设教授之科,教人以道德也。”2.规定取士的考试科目。 《汉书‧儒林传赞》:“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 唐李商隐《為京兆公陕州贺南 ...
汉科考1.明清科举,乡试前由学官举行的甄别性考试。生员达一定等第,方准送乡试。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次年,宗师田洪录科考,韩子文又得吴太守一力举荐,拔為前列。” 《明史‧选举志一》:“提学官在任叁岁,两试诸生。先以六等试诸生优劣,谓之岁考……继取一二等 ...
汉科班1.旧时招收儿童,培养為戏曲演员的训练班。 秦牧《艺海拾贝‧画蛋》:“有些不是科班出身的演员,成為着名演员之后,仍然必须大练基本功,道理也正在这儿。”2.喻正规的教育和严格的训练。 浩然《艷阳天》第七章:“你是科班出身,一个农业社这点小账目还有搞不 ...
汉科第1.等级;次第。 汉陆贾《新语‧本行》:“案纪图录以知性命,表定‘六艺’……科第相序。”2.考核官员,评定科别与等第。 《汉书‧元帝纪》:“﹝永光元年﹞二月,詔丞相、御史举质朴、敦厚、逊让、有行者,光禄以此科第郎、从官。” 顏师古注:“始令丞相、御史举此 ...
成语插科打诨科:指古典戏曲中的表情和动作;诨:诙谐逗趣的话。戏曲、曲艺演员在表演中穿插进去的引人发笑的动作或语言。
成语撮科打哄犹言插科打诨。戏曲、曲艺演员在表演中穿插进去的引人发笑的动作或语言。
成语撮科打閧犹言插科打诨。戏曲、曲艺演员在表演中穿插进去的引人发笑的动作或语言。閧,同“哄”,喧闹。
成语贤良方正贤良:才能,德行好;方正:正直。汉武帝时推选的一种举荐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唐宋沿用,设贤良方正科。指德才兼备的好人品。
成语方正贤良方正:正直;贤良:才能,德行好。汉武帝时推选的一种举荐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唐宋沿用,设贤良方正科。指德才兼备的好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