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凡制敕有失,得封还执奏,内外章疏下,则由吏、户、礼、兵、刑、工六科给事中参署付部,驳正其违误。科臣参驳称為“科参”。
清顾炎武《日知录‧封驳》:“明代虽罢门下省长官,而独存六科给事中,以掌封駮之任。旨必下科,其有不便,给事中駮正到部,谓之科参。六部之官无敢抗科参而自行者,故给事中之品卑而权特重。”
汉词学科宋代科举名目之一。此科只试文辞,不贵记闻,与博学宏词科稍异。 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制科词赋叁经宏博》:“於是始设词学科,试以制表,取其能駢儷;试以铭序,取其记故典。自南渡以后,始復词赋,孝宗始復制策,而词学科不废。” 《宋史‧选举志二》:“理宗嘉熙叁 ...
汉十叁科1.宋元明时中医分科。 宋代分大方脉、小方脉、风、眼、疮肿兼折疡、產、口齿兼咽喉、针兼灸、金鏃兼书禁十叁科;元代分大方脉、小方脉、杂医、风、產、眼、口齿、咽喉、正骨、金疮肿、针灸、祝由、禁十叁科;明代则分大方脉、小方脉、妇人、疮疡、针灸 ...
汉景科即丙科。 《汉书‧匡衡传》“衡射策甲科,以不应令除為太常掌故,调补平原文学”唐顏师古注:“《儒林传》说岁课甲科為郎中,乙科為太子舍人,景科补文学掌故。” 王先谦补注引周寿昌曰:“景科即丙科,顏在唐时讳丙也。 《儒林传》自作丙科。”参见“丙科”。 ...
汉参驳... 。”2.弹劾与批驳官吏的错误言行。 明沉德符《野获编‧科场二‧科道争為主考》:“一应科场之事,在外听御史纠劾,在内听礼部礼科参驳,毋得阿徇,着為定例。” 《明史‧张慎言传》:“祖制以票拟归阁臣,参驳归言官,不闻委勋臣以纠劾也。” ...
汉桂科唐人称科举及第為折桂或登科,省称“桂科”。 唐李商隐《為东川崔从事福谢辟并聘钱啟》:“仰观莲幕,俯度桂科,卵翼不自他们,顶踵实非己物。” 唐杜荀鹤《辞郑员外入关》诗:“男儿叁十尚蹉跎,未遂青云一桂科。” 唐黄滔《司直陈公墓志铭》:“江山之秀钟乎人 ...
成语青钱万选唐朝工部侍郎张荐的爷爷张文成在唐高宗李治时考中进士,被任命为歧王李范府里的参军,因为他不善于巴结,官运一直不好。他想通过科举考试去解决官职问题,他一连考了八次,每次都是“甲科”均没有安排,人称他是“青钱学士” ...
成语万选青钱唐朝工部侍郎张荐的爷爷张文成在唐高宗李治时考中进士,被任命为歧王李范府里的参军,因为他不善于巴结,官运一直不好。他想通过科举考试去解决官职问题,他一连考了八次,每次都是“甲科”均没有安排,人称他是“青钱学士” ...
成语东涂西抹唐朝时期,才华出众的薛逢参加科举取中为官,但始终没有被提拔,还是穷困潦倒。一次他骑马上朝,碰巧遇到新科进士放榜,那些新贵在马上不可一世就是不让道。薛逢笑着说:“报道莫贫相!阿婆三五少年时,也曾东涂西抹来。” ...
成语屡试不第第:科第,科举考中者的等第。多次参加考试都没有考取。
成语呕心沥血唐朝诗人李贺不愿暴露他的皇室远亲身分,只身参加科举做了小官。他在诗歌上却花费了全部的精力与心血,他经常命书童背一个袋子装他路上偶得的诗句,他的“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堪称他治学的写照,他母亲认为他是在吐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