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程式。
《叁国志‧魏志‧夏侯惇传》:“使得以便宜从事,不拘科制。”
宋陈亮《书<欧阳文粹>后》:“盖非独学者不能上承圣意,而科制已非祖宗之旧,而况上论叁代!”
汉直言极諫科唐代科举常选之外有制科。制科不定期举行,由天子亲策,专用於网罗选用特殊人才。类似汉代的举贤良文学、孝廉方正。其中,以贤良方正直言极諫科、才识兼茂明於体用科最為常见,宋代沿之。 唐白行简《李娃传》:“遇大比,詔徵四方之雋,生应直言极諫科,策名第一,授 ...
汉词学科宋代科举名目之一。此科只试文辞,不贵记闻,与博学宏词科稍异。 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制科词赋叁经宏博》:“於是始设词学科,试以制表,取其能駢儷;试以铭序,取其记故典。自南渡以后,始復词赋,孝宗始復制策,而词学科不废。” 《宋史‧选举志二》:“理宗嘉熙叁 ...
汉进士科隋唐科举制度取士的科目之一。始於隋煬帝,至唐代特受重视。以后其他科目仅存空名,无足轻重,进士科遂成為科举制度中的唯一科目。 《太平广记》卷一七八引唐李肇《唐国史补》:“进士科,始於隋大业中,盛於贞观永徽之际,縉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為美。” ...
汉科目1.法规、学术、帐目等按其性质划分的类别和名目。 《旧唐书‧李嶠传》:“窃见垂拱二年诸道巡察使所奏科目,凡有四十四件,至於别準格敕令察访者,又有叁十餘条……今之所察,但準汉之六条,推而广之,则无不包矣,无為多张科目,空费簿书。” 邹韜奋《经歷》二:“后 ...
汉开科1.原指科举考试时,设立各种科目,分科取士。后即指科举制的开考。 《二刻拍案惊奇》卷八:“彼时南省开科,纷纷举子多来扣问得失。” 康有為《闻菽园居士欲為政变说部诗以速之》:“顷者开科买士心,秀才得意群呻吟。”粤剧《搜书院》第五幕第二场:“谢某虽小 ...
成语谬种流传宋朝时期,何澹见当时科举考试制度不严,考场上贿赂成风,致使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投机取得功名,他向朝廷上奏折,指出先科考试的种种弊端与危害。如果考试不严,所选人才质量就不高,隔几年由他们主持考试,那么就会让谬误的根子代代相传 ...
成语白蜡明经白蜡:比喻光秃空白。明经: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比喻屡试不中。
成语缪种流传宋朝时期,何澹见当时科举考试制度不严,考场上贿赂成风,致使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投机取得功名,他向朝廷上奏折,指出先科考试的种种弊端与危害。如果考试不严,所选人才质量就不高,隔几年由他们主持考试,那么就会让谬误的根子代代相传 ...
成语贤良方正贤良:才能,德行好;方正:正直。汉武帝时推选的一种举荐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唐宋沿用,设贤良方正科。指德才兼备的好人品。
成语连中三元三元: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