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封建时代对官吏的政绩优劣考核上报。
晋杜预《上黜陟课法略》:“今科举优劣,莫若委任达官,各考所统……其六岁处优举者,超用之,六岁处劣举者,奏免之。”
2.隋唐以来封建王朝分科目考试选拔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亦指这种考试。
《宋史‧选举志二》:“自神宗朝程顥、程颐以道学倡于洛,四方师之,中兴盛于东南,科举之文稍用颐说。”
《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似道密访其人不得,知是秀才辈所為,乘理宗皇帝晏驾,奏停是年科举。”
《儒林外史》第六回:“又过了叁四日,严大老官也从省里科举了回来。”
叶圣陶《倪焕之》二:“那时还行着科举,出身寒素,不多时便飞黄腾达的,城里就有好几个。”
汉科举年明清科举制,一般每叁年考试一次,举行考试的年分,称“科举年”。 《儒林外史》第五回:“剩来的银子,料想也不 ...... 年,就是送与两位舅爷做盘程,也是该的。”
汉科举考试... 试。 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四:“在当时,读书人总是要参加科举考试的,我虽然对考试已经没有什麼兴趣,也不得不去参加。”
汉诸科1.唐代对科举考试常科中所有科目的总称。 唐苏鶚《苏氏演义》卷上:“近代 ...... 、叁传、学究、明经、明法等其他科目的总称。 南宋尽废诸科,科举常选仅进士一科。 《宋史‧选举志一》:“宋之科目,有进士,有诸 ...
汉进士科隋唐科举制度取士的科目之一。始於隋煬帝,至唐代特受重视。以后其他科 ...... 因之。”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四节:“科举以进士科為主,考试诗赋,以声病对偶定优劣,完全着眼於文字形式方 ...
汉开科1.原指科举考试时,设立各种科目,分科取士。后即指... 在手,开科道:‘五里亭亭一小峰,自知南北与西东。世间多少迷途客,不指还归大道中。’”
成语开科取士科:科举考试。指旧举行科举考试以选取优异的士人。
成语一举成名天下知举:举动、行动。原指一旦中了科举就扬名天下。后指一下子就出了名,天下皆知。
成语一举成名天下闻举:举动、行动。原指一旦中了科举就扬名天下。后指一下子就出了名,天下闻名。
成语一举成名原指一旦中了科举就扬名天下。后指一下子就出了名。
成语年谊世好年谊:科举时代称同年登科的关系;世好:两家世代友好。科举时代两家因同年登科而为世交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