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语。指叁界以上的四梵天。
《云笈七籤》卷二:“此四天,名种民天,叁界之上,叁灾所不及。”
汉滔天1.瀰漫天际。形容水势极大。 《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 晋郭璞《江赋》:“极泓量而海运,状滔天以淼茫。” 明何景明《延津歌送韩令》:“黄河岸边不种麦,浊浪滔天多贾客。” 陈毅《题<长征会师图>》诗:“长城如龙走,大河水滔天 ...
汉种祀谓立祠祀奉祖宗。 《东观汉记‧杜林传》:“民奉种祀,且犹世主,不失先俗。” 《汉书‧王莽传中》:“家之所尚,种祀天下。” 顏师古注:“言国已立大禖祠先祖矣,其眾庶之家所尚者,各令传祀勿绝,普天之下同其法。” ...
汉天惠1.帝王的恩惠。 叁国魏曹植《又赠丁仪王粲》诗:“皇佐扬天惠,四海无交兵。”2.上天的恩惠。 孙中山《民族主义》第二讲:“和世界的民族比较,我们还是最多最大的,是我们民族所受的天惠,比较别种民族独厚。” 郭沫若《女神‧湘累》:“我不是上天底宠儿?我不 ...
汉信天游流行於陕北一带的一种民歌。曲调一般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歌词常為两句一段,短的只有一段,长的接连数十段,用同一曲调(有时稍加变化)反覆演唱。杜鹏程《保卫延安》第四章:“放羊的人赶着一群群的牛羊回来了。他们边走边唱‘信天游’小调。” 柳青《铜墻铁 ...
汉飢民1.荒年无食之民。飢,通“饥”。 《后汉书‧袁术传》:“加天旱岁荒,士民冻馁,江淮閒相食殆尽。时舒仲应為术沛相,术以米十万斛与為军粮,仲应悉散以给飢民。” 《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关内旱,飢民多卖子以接衣食。”2.指挨饿的人。 郭沫若《北伐途 ...
成语无立锥之地楚汉相争时,刘邦被项羽打败,就向谋士郦食其讨教。郦生给刘邦出主意分封六国那些无立锥之地的后人,讨取民心就可以战胜项羽。张良坚决反对郦生的这种做法,认为刘邦天下都还没得到,分封他们,他们就各自为政,没人帮他打天下了 ...
成语一馈十起大禹因为治水有功而成为夏朝的第一个君主,他告诉百姓要找他办事得敲五种不同的声音,即钟声、鼓声、磬声、召声和绎声。百姓纷纷去找他,他经常是“一馈而十起,一沐而三捉发,以劳天下之民。”热情地听取群众意见 ...
成语景公求雨春秋时期,齐国发生大旱,百姓错过播种季节。齐景公召集群臣商议加赋求雨之事,晏子坚决反对景公求山神与河伯这些没用的神鬼,要他亲自走出宫去与百姓一道抗旱。景公听从晏子的话,来到荒野察看民情,三天后终于下起了大雨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