遒劲的身骨。
唐杜甫《画鶻行》:“高堂见生鶻,颯爽动秋骨。”
唐李绅《赠毛仙翁》诗:“今朝稽首拜仙兄,愿赠丹砂化秋骨。”
汉骨崖崖亦作“骨捱捱”。瘦削貌。 元张可久《殿前欢‧秋思》曲:“写新愁,一声羌管满天秋,骨崖崖人比山容瘦。” 元谷子敬《集贤宾‧闺情》套曲:“骨捱捱削了玉肌,瘦懨懨宽了绣衣。” 明高明《琵琶记‧糟糠自厌》:“骨崖崖,难扶持的病身。” ...
汉骨碌碌亦作“骨淥淥”。亦作“骨鲁鲁”。亦作“骨嚕嚕”。1.滚转貌。 元尚仲贤《气英布》第叁摺:“諕得项王在坐上骨碌碌滚将下来。” 元陈以仁《存孝打虎》第二摺:“死尸骸骨鲁鲁滚到四、五番。” 元无名氏《货郎旦》第一摺:“气勃勃堵住我喉咙,骨嚕嚕潮上 ...
汉露骨1.尸骨暴露。 《晋书‧成都王颖传》:“黄桥战亡者有八千餘人,既经夏暑,露骨中野,可為伤惻。”2.瘦骨嶙峋貌。 宋苏軾《见长芦天禪师叁绝》之一:“瑟瑟寒松露骨,耽耽病虎垂头。” 元《题秋山图》诗:“江空石露骨,木落风无声。”3.用意十分明显,毫不含蓄。 ...
汉换骨1.道家谓服食仙酒、金丹等使之化骨升仙。 《太平广记》卷二十引南唐沉汾《续神仙传‧王可交》:“一人曰:‘与酒喫。’侍者泻酒,而樽中酒再叁泻之不出。侍者具告。道士曰:‘酒是灵物,必得入口,当换其骨。泻之不出,亦乃命也。’” 《资治通鉴‧唐武宗会昌五 ...
汉无骨1.指人体中没有骨的部位。 《礼记‧深衣》:“带,下毋厌髀,上毋厌胁,当无骨者。” 郑玄注:“当骨,缓急难為中也。”2.体无骨骼。形容体态柔软轻盈。 《尸子》卷下:“徐偃王有筋而无骨。” 《飞燕外传》:“丰若有肌,柔若无骨。” 唐刘禹锡《观柘枝舞》诗之 ...
成语贱骨头贾琏私自娶了尤二姐,王熙凤将她接回荣国府,正准备想办法来算计尤二姐时,贾赦将身边丫头秋桐赏给贾琏为妾。这秋桐眼中容不下尤二姐,到贾母那里告状,贾母没有核实就感慨说:“凤丫头倒好意待他,他倒这样争锋吃醋的。可是个贱骨头。” ...
成语举鼎绝膑春秋时期,秦武王力气很大,喜欢角斗,争强好胜。国内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等人均被他任命为达官显宦,经常进行决斗比赛。有一次,秦武王与孟说打赌谁能举起殿前的大鼎,孟说不行。秦武王亲自举鼎,结果折断膝盖骨而死 ...
成语螳臂当车春秋时期,卫灵公请鲁国贤士颜阖做大公子蒯目贵的老师。蒯目贵是一个生性残暴、胡作非为的人,根本不听颜阖的教导。颜阖去向蘧伯玉大夫讨教。蘧伯玉告诉他不能过分迁就他,但也不能得罪他,否则会像螳臂当车一样粉身碎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