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秋声。
唐顾况《游子吟》:“橘柚在南国,鸿雁遗秋音。”
唐沉颂《旅次灞亭》诗:“苍茫孤亭上,歷乱多秋音。”
汉东音古代称我国东方的歌声。 《吕氏春秋‧音律》:“夏后氏孔甲田于东阳萯山。天大风晦盲,孔甲迷惑,入于民室。主人方乳……后乃取其子以归,曰:‘以為余子,谁敢殃之!’子长成人,幕动坼橑,斧斫斩其足,遂為守门者。 孔甲曰:‘呜呼!有疾,命矣夫!’乃作為《破斧》之歌,实始 ...
汉南音1.南方的音乐。 《左传‧成公九年》:“使与之琴,操南音。” 杜预注:“南音,楚声。” 《吕氏春秋‧音律》:“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涂山氏之女乃令其妾候禹於涂山之阳,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实始作為南音。” 高诱注:“南方国风之音。” 唐刘禹锡《采 ...
汉桑间之音指淫靡的音乐。 《吕氏春秋‧音初》:“世浊则礼烦而乐淫,郑卫之声,桑间之音,此乱国之所好,衰德之所说。”参见“桑间濮上”。
汉北音1.北方的乐音。 《吕氏春秋‧音初》:“二女作歌一终,曰:‘燕燕往飞’,实始作為北音。”2.泛指北面的声音。 宋苏軾《石鐘山记》:“得双石於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3.北方的语音。 清钱泳《履园丛话‧考索‧北音无入声》:“顾炎武曰:‘李子德编 ...
汉西音旧称我国西部地区的音乐。多指秦晋之声。 《吕氏春秋‧音初》:“殷整甲徙宅西河,犹思故处,实始作為西音。” 《宋书‧乐志一》:“周昭王南征,殞於汉中,王右辛餘靡长且多力,振王北济。 周公乃封之西翟,徙宅西河,追思故处作哥,始為西音。” 唐李白《古风》之 ...
成语郑卫之音郑卫: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
成语濮上之音濮上:春秋时卫地,青年男女常歌舞幽会于其地。用以指靡靡之音。
成语蟪蛄不知春秋huì gū bù zhī chūn qiū
成语贻笑千秋yí xiào qiān qiū
成语过耳秋风guò ěr qiū fē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