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秋日的露水。
南朝宋顏延之《祭屈原文》:“秋露未凝,归神太素。”
隋薛道衡《老氏碑》:“春泉如醴,出自京师,秋露凝甘,遍於竹苇。”
唐杜甫《移居公安敬赠卫大郎》诗:“水烟通径草,秋露接园葵。”
2.指清酒。
宋苏軾《浊醪有妙理赋》:“湛若秋露,穆如春风,疑宿云之解駮,漏朝日之暾红,初体粟之失去,旋眼花之扫空。”
明高啟《次韵答朱冠君游西山之作》:“玉壶一双秋露倾,唯此可以忘吾情。”
金檀辑注:“《庶物异名疏》:‘薌林秋露,向白恭酒名。’”
3.南朝梁江淹《别赋》有“秋露如珠”之句,后因以“秋露”喻明珠。
元张宪《孥弟走马歌》:“金龙五爪蟠彩袍,满背真珠撒秋露。”
汉玉露1.指秋露。 南朝齐谢朓《泛水曲》:“玉露沾翠叶,金风鸣素枝。” 唐杜甫《秋兴》诗之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水滸 ...
汉桂露秋露。秋季桂花开时,夜凉生露,故称。 南朝梁吴均《秋念》诗:“箕风入桂露,璧月满瑶池。” 唐李商隐《玄微先生》诗:“仙翁无定数,时 ...
汉露槿即木槿。其花朝开暮落,如朝露易乾,故称。 唐卢纶《秋夜同畅当宿藏公院》诗:“风萤方喜夜,露槿已伤秋。” 唐皮日休《新秋即事》诗之叁:“露槿风杉满曲除,高秋无事似云庐。” 宋苏軾《问渊明》诗:“八百要有终,彭祖非永年。皇皇谋一醉,发此露槿妍。” 王文 ...
汉露寝1.即路寝。露,通“路”。 汉刘向《说苑‧辨物》:“齐景公為露寝之臺。” 向宗鲁校证:“露,《晏子春秋》作路。” 《晋书‧文帝纪》:“﹝咸熙二年﹞秋八月辛卯,帝崩于露寝。” 《周书‧武帝纪下》:“﹝建德六年夏四月﹞庚戌,大会群臣及诸蕃客於露寝。”参见“路寝 ...
汉露骨1.尸骨暴露。 《晋书‧成都王颖传》:“黄桥战亡者有八千餘人,既经夏暑,露骨中野,可為伤惻。”2.瘦骨嶙峋貌。 宋苏軾《见长芦天禪师叁绝》之一:“瑟瑟寒松露骨,耽耽病虎垂头。” 元《题秋山图》诗:“江空石露骨,木落风无声。”3.用意十分明显,毫不含蓄。 ...
成语阳阿薤露《阳阿》和《薤露》都是古歌曲名,是春秋时中等水平的歌曲。比喻能为较多的人所接受的文艺作品。
成语金风玉露泛指秋天的景物。
成语一字不苟唐代两浙观察使高适过杭州清风岭题诗:“绝岭秋风已自凉,鹤翻松露湿衣裳。前村月落一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后来过清风岭时想把“一”字改为“半”字,和尚告诉他义乌骆宾王已早帮他把“一”字改为“半”字 ...
成语不以一眚掩大德春秋时期,秦穆公不听蹇叔的劝告,派孟明视等三位大夫带兵进攻郑国,由于计划败露只好改进攻滑国,路上遭到晋军的袭击,全军覆没。晋襄公答应母后的请求,放三位大夫回国。秦穆公身着丧服,他不以一眚掩大德,亲自到边境去迎接他们 ...
成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古代《乐府诗集》中有一首《长歌行》,作者借园中葵来揭示人生该如何度过青年这黄金时代,诗文如下:“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睎。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晖。常恐秋节至,睎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