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的政事。
《管子‧轻重己》:“发号出令,罚而勿赏,夺而勿予,罪狱诛而勿生,终岁之罪,毋有所赦,作衍牛马之实在野者王,天子之秋计也。”
汉计较亦作“计校”。亦作“计挍”。1.较量;争论。 《汉书‧贾谊传》“反脣而相稽”顏师古注引汉应劭曰:“稽,计也,相与计校也。” 唐孟郊《送卢郎中汀》诗:“向事每计较,与山实绸繆。” 宋俞文豹《吹剑四录》:“着心计较般般错,退步思量事事宽。” 清金人瑞《 ...
汉身计1.生计。 唐方干《客行》诗:“乡心日落后,身计酒醒时。” 明康海《王兰卿》第叁摺:“便活到百岁千秋索一死,则不如另寻箇身计。” 清吴伟业《矾清湖》诗:“生涯免沟壑,身计谋樵渔。”2.為自身打算。 北齐顏之推《顏氏家训‧归心》:“求道者,身计也;惜费者 ...
汉长计1.求取长远利益的谋略。 《战国策‧楚策一》:“楚国僻陋,託东海之上。寡人年幼,不习国家之长计。” 《史记‧苏秦列传》:“立国日浅,未尝得闻社稷之长计也。” 《魏书‧袁翻传》:“一二年后,足食足兵,斯固安边保塞之长计也。” 清唐甄《潜书‧主进》:“古 ...
汉上计I上策。 《战国策‧西周策》:“赵之上计,莫如令秦魏復战。” 《南史‧王敬则传》:“敬则曰:‘檀公叁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II1.战国、秦、汉时地方官於年终将境内户口、赋税、盗贼、狱讼等项编造计簿,遣吏逐级上报,奏呈朝廷,借资考绩,谓之 ...
汉计上心来计谋涌上心头。旧时小说戏曲中常用语。 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一摺:“眉头一纵,计上心来。” 《红楼梦》第二五回:“因一沉思,计上心来,故作失手,将那一盏油汪汪的蜡烛,向宝玉脸上只一推。”亦作“计上心头。” 元张氏《青衲袄‧偷期》套曲:“计上心头,暗令 ...
成语研桑心计研:计研,一名计然,春秋时越国范蠡的老师,善经商;桑:桑弘羊,汉武帝时的御史大夫,长于理财。形容善于经商致富。
成语菟裘归计春秋时期,鲁惠公死,由继室所生的鲁隐公继位,他执政11年准备让位给鲁桓公,大夫羽父要求他杀了桓公。隐公说自己准备在菟裘造房养老。羽父反过来在桓公面前诬陷隐公,并派人刺杀了隐公。隐公的菟裘归计还没实施就被杀害了 ...
成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任齐国丞相40多年,帮助齐桓公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进行改革,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他的人才观是:“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
成语包藏祸心春秋时期郑国王穆公的孙子公孙段想把女儿嫁给楚国高官公子围,以达到联盟的目的。在迎亲的时候,公子围带很多人马到郑国都城外,让郑国大夫子产识破其中的诡计,用计迫使公子围单独进都城迎娶,让郑国避免亡国 ...
成语一匡天下春秋时期,齐桓公不计前嫌,任用有一箭之仇的管仲为宰相,齐国越来越强大。管仲辅佐他成为春秋霸主地位。孔子与弟子子路、子贡分析管仲这个人,子路与子贡都认为管仲没有仁德,孔子耐心地开导他们:管仲辅佐齐桓公一匡天下,使百姓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