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秋试。
明陈汝元《金莲记‧覲圣》:“卿子年少英豪,定合策名天府,特免西藩秋解,逕投南省春闈。”
汉解祠谓以祠祭解罪求福。 《史记‧孝武本纪》:“古者天子常以春秋解祠,祠黄帝用一裊破镜。”
汉麦秋1.麦熟的季节。通指农历四、五月。 《礼记‧月令》:“﹝孟夏之月﹞靡草死,麦秋至。” 陈澔集说:“秋者,百穀成熟之期。此於时虽夏,於麦则秋,故云麦秋。” 唐戴叔伦《酬袁太祝长卿小湖村山居书怀见寄》诗:“麦秋桑叶大,梅雨稻田新。” 清赵翼《二麦将收连旬大 ...
汉迎秋古代祭礼之一。古人以秋和五方之西、五色之白相配应,故於立秋日,天子率百官出西郊祭白帝,迎接秋季到来。 《礼记‧月令》:“﹝孟秋之月﹞立秋之日,天子亲帅叁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秋於西郊。” 郑玄注:“迎秋者,祭白帝白招拒於西郊之兆也。” 《后汉书‧ ...
汉阳秋1.指孔子所着《春秋》。 晋时因避晋简文帝郑后阿春讳,改春為“阳”。 唐司空图《华帅许国公德政碑》:“虽乏润色之功,夙慕《阳秋》之旨。” 清钱谦益《与吉水李文孙书》:“循览行状,文直事覈,大阐定哀之微词,一洗《阳秋》之典笔。”2.史书的通称。 宋梅 ...
汉高秋1.天高气爽的秋天。 南朝梁沉约《休沐寄怀》诗:“临池清溽暑,开幌望高秋。” 唐钱起《江行无题》诗之四一:“见底高秋水,开怀万里天。旅吟还有伴,沙柳数枝蝉。” 明徐禎卿《送耿晦之守湖州》诗:“远下吴江向霅川,高秋风物倍澄鲜。”2.深秋。 南朝梁何逊 ...
成语蟪蛄不知春秋蟪蛄:蝉的一种,也叫寒蝉、伏天儿,春生夏死,夏生秋死,因此知春而不知秋,知秋则不知春。比喻见识短浅。
成语阳秋可畏阳秋:原作“春秋”。《春秋》为古代寓褒贬、别善恶的编年体史书,这种有褒有贬秉笔直书的笔法,使有问题的人觉得可怕。
成语贻笑千秋贻笑:让人笑话;千秋:久远的年代。不光彩的行为,让千秋万代的人讥笑。
成语霜气横秋霜:秋霜。气:志气。比喻志气凛然,像秋霜一样严峻。
成语过耳秋风吹过耳边的秋风。比喻无实际作用的身外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