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秋刑。
《太平御览》卷二四引《尚书大传》:“天子以秋命叁公将率,选士厉兵以征不义,决狱讼、断刑罚、趣收歛以顺天道,以佐秋杀。”
汉斩杀1.古代的一种刑罚,杀头或腰斩。 《周礼‧秋官‧掌戮》:“掌斩杀贼谍而搏之。” 郑玄注:“斩以鈇鉞,若今要斩也;杀以刀刃,若今弃市也。” 《吕氏春秋‧仲秋》:“命有司申严百刑,斩杀必当。”2.杀死;砍死。 郭沫若《洪波曲》第十叁章一:“‘正义之剑’不仅斩 ...
汉肃杀1.严酷萧瑟貌。多用以形容深秋或冬季的天气和景色。 唐杜甫《北征》诗:“昊天积霜露,正气有肃杀。” 清曹寅《秋饮》诗:“眾鸟何啁啾,肃杀气相递。” 老舍《四世同堂》九十:“可是,忽然间又来了冰冻,叫人想起肃杀的隆冬。”2.形容一种严酷的气氛。 鲁迅 ...
汉生杀1.指萌生凋落、昭苏伏蛰、阴阳消长等自然规律。 《庄子‧天运》:“怨恩取与諫教生杀八者,正之器也。” 成玄英疏:“应青春以生长,顺素秋以杀罚。” 唐白居易《桐花》诗:“地气反寒暄,天时倒生杀。” 宋沉括《梦溪补笔谈‧象数》:“凡积月以為时,四时以成 ...
汉杀气1.犹阴气;寒气。 《礼记‧月令》:“﹝仲秋之月﹞杀气浸盛,阳气日衰。” 《史记‧匈奴列传》:“匈奴处北地,寒,杀气早降。” 唐李昌符《书边事》诗:“阴风向晚急,杀气入秋多。” 袁国平《和毛主席<长征>诗》:“金沙大渡征云暖,草地雪山杀气寒。”2.杀伐的气氛。借 ...
汉盗杀1.史家之《春秋》笔法,国君為地位低贱的人所杀称“盗杀”。 《春秋‧哀公四年》:“王二月庚戌,盗杀蔡侯申。” 《史记‧晋世家》:“幽公淫妇人,夜窃出邑中,盗杀幽公。” 《史记‧楚世家》:“声王六年,盗杀声王,子悼王熊疑立。”2.杀死并据為己有;非法猎杀。 ...
成语春生秋杀春天万物萌生,秋天万物凋零。
成语曾参杀人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个与大思想家曾参同名的人在外杀了人,有好事者跑到曾参的母亲那里说:“曾参杀了人。”曾母回答说:“我儿不会杀人。”照常织布。没多久又有人跑来误传曾参杀了人,这时曾母害怕,就投杼逾墙而走 ...
成语不教而杀春秋时期,56岁的孔子担任鲁国的大司寇,他上任时颁布了三大法令,实行实价买卖,男女分道而行,款待外国人。当时少正卯出来反对被抓,手下问孔子杀不杀,孔子一向推行“仁政”,主张教育,认为“不教而杀谓之虐。” 就把他抓入牢中 ...
成语秋狝春苗狝:杀戮,打猎;苗:为保护禾苗而消灭那些害虫和野兽。指古时候春秋两季猎杀野兽。也用以形容大规模扫荡敌军或盗匪。
成语曾子杀彘春秋时期,曾子的妻子要去市场,她的儿子哭闹着要跟她去。妻子要他回去并许诺回来就杀猪给他吃。妻子从市场回来,曾子抓住一头猪就要杀,妻子说那只是骗小孩的话。曾子说:“父母的言行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说到要做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