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秋日的傍晚。
《大戴礼记‧保傅》:“叁代之礼,天子春朝朝日,秋暮夕月,所以明有别也。”
唐戴叔伦《赠康老人洽》诗:“杜陵往往逢秋暮,望月临风攀古树。”
2.深秋。
谢觉哉《不惑集‧游秦堤灵渠》:“可惜今已秋暮,小舟掠秋柳而过,仅觉阴凉而已。”
汉暮商即暮秋。商音属秋。 《初学记》卷叁引南朝梁元帝《纂要》:“九月季秋,亦曰暮秋,末秋,暮商,杪秋。”
汉高秋... ” 明徐禎卿《送耿晦之守湖州》诗:“远下吴江向霅川,高秋风物倍澄鲜。”2.深秋。 南朝梁何逊《赠族人秣陵兄弟》诗:“萧索高秋暮,砧杵鸣四邻。”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第宅》:“宅内有自雨亭子,簷上飞流四注,当夏处之,凛若高秋。” 明邵璨《香囊记‧闻讣》: ...
汉暮秋秋末,农历九月。 叁国魏曹植《迷迭香赋》:“芳暮秋之幽兰兮,丽崑崙之芝英。” 《初学记》卷叁引南朝梁元帝《纂要》:“九月季秋,亦曰暮秋。” 《说唐》第叁回:“这时正值暮秋天气,西风颯颯。” 冯至《伍子胥》七:“时节正是暮秋,但原野里的花草,仍不减春日 ...
汉朝云暮雨比喻男女欢会。典出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楚襄王与宋玉游云梦之臺,望高唐之观。其上有云气变化无穷。 玉谓此气為朝云,并对王说,过去先王曾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自称是巫山之女,愿侍王枕席,王因幸之。 巫山之女临去时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 ...
汉秋末暮秋。 《太平御览》卷二五引南朝梁元帝《纂要》:“九月季秋亦曰暮秋、秋末、暮商、季商、杪秋。” 《南齐书‧周顒传》:“文惠太子问顒:‘菜食何味最胜?’顒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 《宋史‧外国传四‧交阯》:“去岁秋末抵交州境,桓遣牙内都指挥使 ...
成语暮虢朝虞春秋时晋国假道虞国去打虢国,打下虢国之后,在归途中又把虞国灭了。比喻覆灭变迁的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