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写板

秋典点击在线发音

解释

1.指刑律法典。
《旧唐书‧忠义传上‧王义方》:“金风届节,玉露啟涂,霜简与秋典共清,忠臣将鹰鸇并击。”
2.指刑部。
唐吕諲《字詁判》:“手挥五色,已临科斗之书,躬写六经,方置麒麟之阁,而论其日课,将貽秋典。”
清梁章鉅《称谓录‧刑部》:“顏鲁公集《冯翊太守谢上表》‘超司秋典’,盖尝為宪部尚书。”


相关词语

麦秋1.麦熟的季节。通指农历四、五月。 《礼记‧月令》:“﹝孟夏之月﹞靡草死,麦秋至。” 陈澔集说:“秋者,百穀成熟之期。此於时虽夏,於麦则秋,故云麦秋。” 唐戴叔伦《酬袁太祝长卿小湖村山居书怀见寄》诗:“麦秋桑叶大,梅雨稻田新。” 清赵翼《二麦将收连旬大 ...

迎秋古代祭礼之一。古人以秋和五方之西、五色之白相配应,故於立秋日,天子率百官出西郊祭白帝,迎接秋季到来。 《礼记‧月令》:“﹝孟秋之月﹞立秋之日,天子亲帅叁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秋於西郊。” 郑玄注:“迎秋者,祭白帝白招拒於西郊之兆也。” 《后汉书‧ ...

阳秋1.指孔子所着《春秋》。 晋时因避晋简文帝郑后阿春讳,改春為“阳”。 唐司空图《华帅许国公德政碑》:“虽乏润色之功,夙慕《阳秋》之旨。” 清钱谦益《与吉水李文孙书》:“循览行状,文直事覈,大阐定哀之微词,一洗《阳秋》之典笔。”2.史书的通称。 宋梅 ...

高秋1.天高气爽的秋天。 南朝梁沉约《休沐寄怀》诗:“临池清溽暑,开幌望高秋。” 唐钱起《江行无题》诗之四一:“见底高秋水,开怀万里天。旅吟还有伴,沙柳数枝蝉。” 明徐禎卿《送耿晦之守湖州》诗:“远下吴江向霅川,高秋风物倍澄鲜。”2.深秋。 南朝梁何逊 ...

逾秋亦作“踰秋”。过了秋天;秋后。 汉王充《论衡‧气寿》:“物或逾秋不死,亦如人年多度百至於叁百也。” 《农政全书》卷十叁引宋范仲淹《上吕相公并呈中丞咨目》:“去年姑苏之水,踰秋不退,某為民之长,岂敢曲阻焉?”明何景明《武陵》诗:“辞家忽踰秋,适此万里国 ...


相关成语

成语秋风过耳春秋时期,吴王寿梦最疼爱小儿子季札,他德才兼备最合适作君王,想传位给他。季札不愿接受,只好由长子诸樊继位。诸樊与兄弟立下誓言,以后要传位给弟弟们,待到季札继位时,他说视荣华富贵像耳边的秋风一样,然后就隐居起来 ...

成语一日三秋传说古代有一个热恋的多情人,他与情人即使分离短暂的时间,都觉得是很长一段时间。他想象自己的恋人正在采葛、萧、艾,虽然离开才一天,他觉得上是三年,就像诗中描写的那样:“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

成语千秋万岁战国时期,楚王与宠臣安陵君巡游云梦,随行有几千人。楚王兴起就打猎,一箭射死一只野狐。他十分高兴地说:“等到千秋万岁之后,谁能陪我一起快乐?”安陵君立即跪拜说:“我愿意与大王一道去黄泉,为大王驱赶蝼蚁,侍侯在你的左右。” ...

成语各有千秋传说彭祖是颛顼的第二代孙子,彭祖的父亲陆终娶了鬼方氏的女儿女贵。女贵怀孕三年,从腋窝生下6个儿子。彭祖是其中之一,姓坚名铿,传说他活了800多岁。传说中的寿星活了1000多岁,有歇后语“彭祖遇寿星——各有千秋。?/font>> ...

成语明察秋毫战国时期,齐宣王田辟想学齐桓公那样做霸主,他向孟子请教如何才能做上霸王。孟子告诉他要用仁义道德的力量统一天下,同时要对国情明察秋毫,体察民情,现在是能干不能干的事情,而是您愿干不愿干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