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执掌政权。
宋乐史《广卓异记‧与同列子弟為丞相》:“如頲与其父友同秉钧衡者,自古未闻。”
汉贰秩指二品官。 明李开先《赠高泉谢方伯》诗:“贰秩今方伯,叁台古上卿;行看辞簿领,特简秉钧衡。”按,明清布政使、巡抚称方伯。
汉传素... 高洁的情操传诵於眾。 唐康駢《剧谈录‧李朱崖知白令公》:“白公以库部郎中入為翰林学士,未愈叁载,便秉钧衡,其后五镇藩方,再居廊庙,蹈义怀仁,而始终一致,流芳传素,士林美之。”
汉衡钧喻相位。 唐韩愈《祭马僕射文》:“度彼四方,孰乐可据?顾瞻衡钧,将举以付。” 宋王明清《挥麈录》卷叁:“韩王以开宝六年八月免相,至太平兴国六年九月,始再秉衡钧。” ...
汉持钧执政。 唐李白《书怀赠南陵常赞府》诗:“赖得契宰衡,持钧慰风俗。” 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摺:“调和鼎鼐理阴阳,秉轴持钧政事堂。”
汉朅来1.犹言去。 《后汉书‧张衡传》:“回志朅来从玄諆,获我所求夫何思!”李贤注:“朅,去也。” 唐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朅来游嵩峰,羽客何双双。” 唐李涉《春山叁朅来》诗之一:“钓鱼朅来春日暖,沿溪不厌舟行缓。” 宋苏軾《朱寿昌郎中少不知母 ...